双重Smart Beta

“大家好,欢迎来到播客‘獭祭蠹鱼’。”

“本期是我们的‘推理馆’节目。”

“我们讨论推理小说,还有宇宙中所有被我们划分为推理的有趣话题。”

“本节目由四位推理爱好者制作。”

“我是匠仔。”

“我是高千。”

“我是小兔。”

“我是名为老板但实际负责打杂的老王,话说我们这么搞,‘推心置理’播客该找我们要版权费了啊,说起来之前陈偶心结婚我们都没随份子,到时候他威胁我们补上怎么办?”

“莫得事莫得事,致敬,都是致敬啊。”

五一期间,我们四个还坚持录制播客,原因是匠仔和高千在旅行途中,利用坐地铁公交以及排队的时间,硬生生看完了华斯比主编的《谜托邦3:乌有乡》。考虑到这个系列可能只出四本,以及我们几个都还挺喜欢设定系推理的,于是就有了这次节假日期间的连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推心置理”播客也曾经做过一期关于《谜托邦》四本书的播客,推荐大家收听。

 

(当然也欢迎大家收听友台介绍匠千晓系列的播客

因为友台已经推荐过这本书了,我们为了做出新意来,就想了一个取巧的法子,也就是将《乌有乡》中的短篇与知名的设定系推理作品进行对比,这样应该能帮助读者在尽可能不泄底的情况下大概了解作品的优缺点。

“首先是我来分享第一篇《幽灵侦探的反向密室》,我拿来进行对比的作品,就是西泽保彦老师的《杀一个人需要两个坑》,收录在他《偶然而恐怖的相遇》里,说实话,西泽保彦的这篇作品全程用对话来推进剧情,和《谜托邦1:中国女侦探》里陆烨华的《橘咖啡的一次聊天》非常相似。进一步说,和我们几个人的聊天实录其实也差不多……”耳机里传来打闹声,显然是高千不满意匠仔“大放厥词”,催他快点分享。

“我一直觉得,设定系作品的设定,最好是大家都能比较容易理解,不用浪费太多笔墨在解释上面。幽灵这个设定,读者其实是比较熟悉的,当然严格来说这两篇作品里的幽灵更接近日本民间传说里的‘地缚灵’。《幽灵侦探的反向密室》这篇故事的主角‘我’作为一个“解谜工具”幽灵,会突然出现在案发现场,而且‘必须根据现场特殊的情况,在有限的条件里,找到事件的真相,并用特殊的方法引导人们捉住真凶,或是解救可怜的被害人’,如果不是因为它是幽灵,这个解谜的任务,倒是有点像大山诚一郎的《密室收藏家》呢……”匠仔正说着,高千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接下来的介绍可能会涉及泄底,请介意的读者跳过,或在阅读完这一篇后再来听我们的播客。一二三,上泄底。”

“其实也不算泄底啦,这篇的设定中,作者对‘我’这个幽灵是有一些设定或者说限制的:首先,无法触碰现场的任何人或物品。其次,不能穿墙。第三,只有在发生他杀事件的时候,才会被召唤到案发现场。最后,尽管大多数时候无法干涉现实。但‘我’能借助猫狗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八岁以下的孩童的力量来破局。应该说,这些设定就像做题一样,是通往真相需要用到的条件,但是呢,在故事推进到最后,作者又补充了一个条件,”匠仔稍微停了一下后加重语气说,“‘我’作为一个幽灵,可以在反射的镜面中穿梭,以此来行动。”

“说实话,我都怀疑作者是个特摄迷,从《亚刻奥特曼》中找到灵感写的这篇短篇了,”老板果断“抢麦”吐槽说,“或者是根据老特摄《镜子超人》来创作的,而且这个第五设定,其实和前面第二条设定‘不能穿墙’可能是矛盾的。另外嘛,这篇里提到房间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但一氧化碳在常态下是无色无味的,幽灵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幽灵在镜子空间里啊,一氧化碳还能穿到镜子空间里吗?”

“没错,幽灵身处镜子里的空间,这一想法其实挺不错,作者给的暗示也很多,并不难想到,但是这个破局之法,啧啧……”匠仔估计在网线的另一头也忍不住开始吐槽,“把整篇小说本来设计得很不错的设定也给打破了。说实话,要不是在最后一篇《再见,海的女儿》中上分,这位作者都要被我打入黑名单了。”

“现在轮到我来分享,”高千接过匠仔的麦,“我其实挺喜欢《海的女儿》这篇的,因为基于童话故事设计出来的‘公平交换’设定,我们读者非常熟悉,没什么理解上的障碍。要对比的话,今村昌弘的《尸人庄谜案》选取丧尸作为‘设定’,也是采取了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案。而且《海的女儿》这篇的作者对安徒生童话进行大胆改编后,把略带哀伤的故事改成了黑童话的基调,说实话也挺酷炫的。但是这篇是不是放在第四辑《故事新编》里比较适合呢?”

“其实我也觉得,《李忌斩蛇诡道传》和《再见,海的女儿》更适合放到《谜托邦4:故事新编》里,而《红绿人》这篇更像是日常之谜,放进《谜托邦2:我的日常之谜》里也不违和。我就想会不会是华斯比收稿时,第三辑的稿子较少,就把第二辑和第四辑的稿子匀过来了呢?”老板对我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脑洞很有可能,“《李忌斩蛇》这篇,设定系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地是‘故事新编’;《红绿人》这篇,理解成前几年的特定事件在未来重现,也未尝不可。”

“这或许可以套用基金中的一个概念,”高千突然把话题拉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有个词叫SmartBeta,简单来说就是在传统指数基金的基础上,叠加了一种被称为‘量化因子’的风格,比如低波动、高股息率这些。那么放到推理小说里,可不可以理解成设定系是一种因子、故事新编或者日常推理也是一种因子,那么两种因子叠加起来,就和指数基金里的‘质量成长’‘红利低波动’一样,让推理故事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想法不错诶,而且这一本书里,可能还有几篇符合这一条件,”老板表示轮到自己分享了,“《伪人入侵》这篇,也是很有意思哦。”

“推理小说中,还有一种类型叫‘旅情推理’,很适合改编成日剧特别篇,比如浅见光彦系列,”老板边说边陷入对过去的回忆,“这篇的背景和许多推理小说一样,设定在3D魔幻都市重庆,而且还分了不少的篇幅介绍三峡景点,感觉都可以拿来当重庆文旅的官方推文了。不过‘伪人’这个经典元素的处理,我感觉并不是特别惊艳,比方丈贵惠《孤岛的来访者》明显要差一些。”

“短篇在这方面劣势太明显了,相比有铺垫,有剧情高潮的《孤岛的来访者》,《伪人入侵》的处理非常简单粗暴,开篇就通过一个神秘网页告诉你‘伪人’的各种特点了,”匠仔在网线另一端接过话头,“而且故事里的吴仔在目击和自己一模一样自己的伪人,并且下单购买‘伪人防御套装’的情况下,居然还没收到货就和同伴一起出来玩,未免为了推进剧情有些不顾人设了。故事推进到最后,作者还用‘单纯只是我看错了’这种话来敷衍读者,实在是让人难以吐槽。”

“不过话说回来,有青稞的《溯洄》砂砾在前,《伪人入侵》也算差强人意了,”我一边回想一边说,“除了没有对‘伪人’的来龙去脉进行说明外,作者设计的正反两段推理其实也还算不错,毕竟再差也差不过青稞嘛。不过话说回来,这篇推理小说其实也对读者隐瞒了一些细节,虽然对推理来说影响不大,但给人的阅读体验就不是很好了。而《故事湮灭之地》同样有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个设定,居然直到最终推理才告诉读者。”

“不过我从这篇《伪人入侵》的设定,想到了‘忒休斯之船’这个哲学命题。设定里说,‘谁也不知道伪人来自哪里,只知道它们的目的就是取代宿主。它们会偷偷跟随在宿主周围,学习他的一举一动,当它们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将宿主的一举一动模仿得天衣无缝后,就会把宿主吃掉,从而继承其人格和记忆’,”老板顿了顿,说,“既然伪人吃掉宿主后,继承了人格和记忆,模样又和宿主一模一样,那么这时的伪人,和宿主又有什么区别呢?”

“放在修仙网文里,就是所谓的夺舍以后,拥有了原宿主的外貌和记忆,和原宿主有没有区别的问题吧,”匠仔在网线的另一头天马行空地畅想,“在推理小说里也有其他例子,比如《时间旅行者的沙漏》中,加茂改变了时间线,让妻子在新的时间线中能够保持健康,那这个新时间线里的妻子,还是原时间线里那个妻子吗?”

“好了好了,再讨论下去,我们这期播客就要变成哲学节目了,”我抢过麦开始发言,“最后是我了,欢迎来到‘剑与魔法与推理’。”

“说起‘剑与魔法’这个设定,最著名的推理作品当然是《折断的龙骨》了,”作为米泽粉丝,我的语调都不禁上扬了起来,“虽然米泽穗信写的打斗场面过于小家子气,但和凌小灵他们几个相比,居然还有几分奇幻文学宗师的感觉。可能是我标准太高了一点,但不管是《永恒之剑》还是《通往幸福之路》,读起来都感觉差点意思。”

“《永恒之剑》开篇五英雄的描写,很难不让黄油玩家想起兰斯系列啊,”话正说着,耳机里只听到“啪嗒”一声,匠仔过了一会儿才重新发言,“咳咳,简单来说凌小灵是套用了一个奇幻文学的外壳,写了一个简单的数理逻辑谜题。而且从英雄史诗一下子转变成小镇做题家的数学题,未免也有些让人猝不及防,感觉开篇花了那么大力气进行奇幻战斗描写,最后都做了无用功。”

“另一篇《通往幸福之路》也差不多,明明设计了一个奇幻文学的外衣,而且女主角和男配角的互动也还挺有意思,但最后没想到,这居然是一道物理题,”高千接过麦吐槽说,“虽然几个魔女的设计还算有意思,但最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反派,故事又戛然而止,真是让人心痒难耐啊,不知道这个系列还有没有续集了。”

“相对来说,我觉得套网游题材的《仙凡一梦》还比较不错,虽然有网友评价说这种类型在网游题材的网络小说火爆的时候还蛮常见,但毕竟现在这种题材式微嘛,读起来反而比较新颖,”老板表示自己特别喜欢《网游之近战法师》之类的网络小说,以至于对这篇《仙凡一梦》的评价偏高,“解谜用到的设定融进了对游戏规则的介绍里,对游戏战斗的描写也挺不错的,说起来这也算‘双重SmartBeta’吧。”

“那现在我们介绍完这本书里差不多全部作品了,虽然有的介绍详细了点,有的一句话带过,但现在时间也晚了,我们简单投票一下吧,”我总结说,“这部《谜托邦3:乌有乡》一共9篇小说,你最喜欢哪一篇呢?”

“不出所料,最后《再见,海的女儿》全票当选本书最佳啊,”播客录制结束,我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看向老板,“我可不是柔柔弱弱的小哑女哦,要是辜负了我,我就把你吃掉。”

看着“张牙舞爪”的我,老板一边憋笑,一边把我抱进怀里:“童话世界的公理,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等价交换。所以你我之间,一样要遵守等价的爱。不过,我们可以让爱变得不等价一点……”

“怎么个不等价法?”我有些迷惑。

“就是,爱丽儿用来向海巫女交换的那个……”老板用力抱起了我,向卧室走去,“虽然人类没办法给人鱼全部的爱,但却可以给人鱼创造灵魂,而人和人之间,当然也可以创造灵魂……”

衣物坠地发出的轻微闷响和床单的摩挲声代替了千言万语,回荡在深夜的小屋里。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所谓大图书馆”(Rexlib)、少数派专栏“六蠹集”。
 

二手书店系列(微信公众号)

二手书店系列(豆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