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人都知道,intel Arc B580的游戏表现多疯批

2K分辨率入门级?4K 3A神卡!

理论

扮猪吃老虎这个词,无论如何都跟intel联系不起来,好歹曾是半导体行业霸主。

可Ta真就这么干了。

代号“战斗法师”的第二代锐炫独显,B580作为首发型号,参数上异常低调

  • 像素填充率、纹理填充率、浮点精度,关键性能指标,纸面能力弱于上代A750
  • GPU主频2.67Ghz,平平无奇

实际睿频2.85Ghz,平均体质3.1Ghz;默认性能强过A750 30%、A770 20%(超能显卡天梯榜数据)

这是以A770 62.5%的GPU规模、75%的显存带宽、做出的成绩

12GB显存的加持下,游戏分辨率越高,B580战斗力越猛:

  • 【1080p】B580和RTX 4060、RX 7600XT 16GB战况焦灼,不分伯仲
  • 【1440p】光栅性能开始追赶3060Ti;光追性能超过5060Ti/4060Ti 8GB、3070,持平RX7700XT
  • 【2160p】光栅性能稳压4060Ti 8GB、3060Ti一头,名义上低于5060ti 8GB 2%、4060Ti 16GB 5%,实际游戏中8GB的5060Ti能否开启4K都是问题

毕竟新一代“跑分王”。

无论检验2K光栅性能的Time Spy,4K光栅性能的3DMark Steel Nomad、Time Spy Extreme,还是以Stable Diffusion基准的AI性能,B580本就强于4060Ti,只是光追稍逊一筹。

剩下的工作,就要交给时间了;驱动编译和针对性优化,才能让理论性能、更多的转化为游戏里的帧数。

性价比,B580的优势显而易见。

每元产生的帧数,即便以美元计价,即便以MSRP官方建议零售价计算,Arc B580发售至今稳坐王位

更何况全系N卡、A家新卡普遍存在溢价,国内定价远高于实际汇率

而Acr B580,国外普遍溢价超100美元,国内市场价九折已是常态;我这张平台补Tie后的蓝戟Index源,八折而已。

实测

锐龙平台,丐板残U,Win10系统,无WHQL认证驱动。

Debuff叠满,无事发生。

B站恶评连连的6653版驱动,都没有出来添过乱。

毕竟,初代I卡上市都已经两年半了,驱动每月更新三、四版,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什么DX9老游戏兼容性、待机功耗高,翻篇老黄历。

机箱接入客厅电视,直接上4K,3Dmark跑分提升全靠CPU帮衬:

  • 锐龙3500x虽神,线程还是太少了,应付不了新游
  • 三扇旗舰的高TBP、高主频,性能差距在DX12重度测试中得以体现

B580的媒体初评,虚幻引擎游戏瘸腿,上次我的自用机重点测了一下

  • 虚幻4引擎的仙剑7,Dx11关闭光追,原生高画质,刚好59.7帧
  • 虚幻5引擎的地平线5,dx12原生高画质,1%Low帧都超过60FPS
  • 同为虚幻5,《黑神话·悟空》仅用Xess,无需帧生成,已能达到62FPS平均帧

4月17号的更新补丁,黑猴已经实装了XeSS2,开启后B580帧数提升50% ,不再是短板。

光影五项保持中画质,贴图五项哪怕开到影视级,游戏平均帧也能在50采样率下、保持80FPS+

这次我们换批其他游戏试试。

《黄金树之影》,老头环的DLC,第一次入选年度游戏的DLC增量包。

我家电视买得早、没高刷,游戏锁60帧,原生高画质都用不满GPU,负载83~94%浮动。

《双影奇境》,虚幻5引擎的当红辣子鸡,满分游戏《双人成行》的续作,沙发双人游戏的不二之选。

一支DQ的代价,把家里那位游戏小白哄来陪我测试,两个小时的游玩,画面出奇流畅。

原生4K高画质,平均帧74.3FPS,一洗前耻。

昨晚还有人还惦记:趁着小崽子入睡了,要不要继续上次的存档?

《生化危机4:重制版》,之前测试就很流畅,原生高画质,渲染改【隔行扫描】,关闭【抗锯齿】,即可爽玩。

以片头实时演算动画测试,从里昂翻出阿什莉的照片开始,直到可以操控主角时结束捕捉。

平均帧78.2FPS,1%low帧58.2FPS

《黑蛛侠2》,PS5护航大作系列,今年移植PC平台,以优化差、易崩溃出名,初期蒸汽平台好评率仅有56%

能跑这个,就能畅玩《1代重制版》《小黑蛛》。

必须承认,这个游戏对于B580压力巨大,全程负载跑满,平均温度60 ℃、最高达到63℃,跟拷甜甜圈机似的。

但我坚持不开FSR 3.1帧生成,只在高画质下开启了Xess超分,平均帧51.2FPS,体感上还算流畅。

肯定比4K 30帧的PS5版本强多了。

《巫师3 次世代版》,高画质下仅开启Xess-平衡档,没问题。

《裱锅 重制版》,原生高画质轻松写意。

《裱锅2》最高画质下调两格,以原生超高画质运行内置测试,平均帧59.6FPS,Vulkan和Dx12两种引擎表现一致

稍稍优化,【阴影质量】【光照质量】将至中等,关闭原本8倍的【各向异性过滤】,最高帧达到90FPS,平均帧提升21.7%,来到72.5FPS。

超频

Intel驱动面板自带【性能调优】选项,允许超频。

【高级】模式自带曲率调节,但我不推荐普通玩家使用。

当年AMD驱动刚开放这项功能时,我照着网上攻略抄作业,把手头的红魔RX588降压,好好一张卡缩肛了,从此掉驱动不断。

【基础】功能,允许对GPU电压、睿频、功耗墙解锁,同时支持显存、风扇调优。

其中电压选项非常吓人,居然是按百分比、而不是数值,严重怀疑翻译错误

GPU负载电压1V而已,能加到1.3V已经很耐压了,100%是什么概念?

开始测试,先用甜甜圈记录数值,再跑一轮Time Spy,用CapFrameX观察睿频、功耗稳定性,结论如下:

  • 解开功耗限制120%,GPU电压增加0.010V,睿频+50Mhz
  • 电压在30%之前,每1%对应0.001V,即1毫伏
  • 单加GPU电压,GPU睿频会自动爬升,比手动睿频更稳

双8pin的B580仅有四张,单8pin 150w的供电、加上PCI-E插槽的75w,理论上限仅为225w

所以,intel驱动严格限制了单8pin型号核心电压,超过1.085V后拉升无用,避免重蹈RX480覆辙,复现“主板偷电门”隐患。

受功耗墙、核心电压限制,更高的睿频能达到,甜甜圈、3DMark运行也不会蓝屏死机,只是频繁触发降频,三秒真男人而已。

不稳定的主频,反而会引起游戏帧率波动;想要稳定跑在3.3Ghz,只能是我的蓝戟·光

最后,我设置为

  • 【功耗墙】120%
  • 【睿频】+150Mhz
  • 【GPU电压】+25%
  • 【显存速度】20Gb

此时睿频稳定在3.1Ghz,甜甜圈拷机228w,3DMark整卡功耗210w左右

使用3Dmark实测,2K提升3%左右,4K提升超6%

游戏实测,符合预期,运行稳定。

如果主板太老、电源一般的朋友,谨慎起见,我给你推荐保守点

  • 【功耗墙】110%
  • 【睿频】+50Mhz
  • 【电压】+5%
  • 【显存】20Gb

此时整卡功耗只加了5w,睿频来到2.95Ghz,游戏性能提升3~4%,显卡温度没有明显增加,性价比最高。

显存电压默认1.352V不可调整,2.5Ghz的实际频率也是三星额定,白送的性能不要可惜。
(见上篇拆解)

再高的显存速率请勿尝试,超过20Gb必死机,切记

结语

AI市场的巨大蛋糕,服务器、消费级CPU的双重失利,intel的独立图形卡业务背水一战。

以4070级的流片、制造成本,超白金级的设计、用料,4060Ti/5060Ti 8GB级的高分辨率游戏表现,卖着4060丐版七折的价。

这种捡漏奇遇,罕见。

十年修得Tick-Tock,百年修得LGA两代换,若是千年有造化,牙膏仙人显圣,可能就得此一张蓝戟 Arc B580 源而已。

白首同心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