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2024 年度征文」记录赛道的入围文章。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本文参加年度征文活动记录赛道。

2024 年 7 月,有朋友找我,想 8 月份一起从北京骑车去拉萨。2013 年的时候,我曾从上海骑自行车去到拉萨,正因那次经历,朋友觉得我会有兴趣,才来问我想不想一起。

我当然想,但事情来得突然,我又没任何准备,哪怕心痒痒得厉害,还是和朋友说我要考虑考虑。

我确实需要好好考虑。2013 年那次,我提前 10 个月做各种准备工作。修车手到擒来,还特意进行了爬坡、放坡、雨天、大风等情况下的训练,路线规划也十分详细,对途径地区的人文、地理有着足够的了解,所以即便当时于途中遇到雅安地震,也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去应对路线和队友的变化。更关键的是当时我只有 26 岁,还算年轻。

而如今,我 37 岁,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四年多没骑车。一个月不到的准备时间,我没有把握自己还能处理路上的突发状况,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还爬得了 20 公里的坡。看着电脑上的路线攻略,又看了看自己突出来的肚子,我意识到我的体能大概率无法坚持全程。本着对朋友和自己负责的态度,我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有些遗憾。

尽管未能成行,但我心中的火苗燃起,我得保持健康,要锻炼好身体,万一哪天又有机会去了呢?

锻炼的方式,我选择了跑步。

重新跑步!

长距离骑行是一项耐力运动,需要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支持,而中长距离的慢跑能提升心肺功能,也是很不错的耐力运动。

2023 年的时候,一位朋友就总喊我跑步,但我没跑两次他就失联了,我也就没坚持。2024 年 8 月初,我们又见了面,他问我还跑不,当时我刚动了要继续跑步的念头,他这么一问,无形中助推了我一把,当然继续跑啊!

和朋友见面的第二天,我便在家附近的公园跑了两圈。我仍清楚记得,那次跑的过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肺在尖叫,跑完后,我大口大口喘着气,每走一步,都像腿拖着一座山,眼前公园的小路仿佛在摇晃。

朋友看了我的数据后说正常,多跑两次会好些。第二天我又跑了两圈,速度慢一点,跑完眼前不那么天旋地转,但还是缺氧的状态。

重新跑步后的前两次数据。

缺氧实属正常,180 和 165 的平均心率就说明,这两次跑步的强度对当时的我还是太大。彼时我已了解到心率和配速的关系:配速越快,心率越高,但并非心率越高,配速就会越快。我要想不缺氧,得把心率降下来。

于是,我开始降低速度慢慢跑。勤能补拙,我便又多跑。整个 8 月,我跑了 100 多公里,相继解锁了单次 5 公里和 10 公里的距离。而随着 10 公里的解锁,我在 9 月份跑量上升到近 150 公里,还在期间解锁了单次 15 公里的距离。

8 月前两次的 6 公里未被计算在上图中,因此 8 月总跑量实为 100 公里。

即使不看数据,我也能感觉到自己比之前强了。跑步时更为轻松的感觉就是明证,我无需再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控制呼吸、步频的上面,而是有了精力去看看天空看看云,看看树木看看鸟儿,或者观察周围的人。也不会有跑步后缺氧的感觉,精力相比之前更旺盛,精神状态更好,甚至连体重都降了,身体轻盈了起来。

跑步之后的不到两个月内,体重降了 3.9 公斤

我喜欢这种改变带来的感觉,一点小小的进步也会带来极为积极的正反馈,我已经对跑步上瘾,也有了更大的野心。

这一切,还要从一部动画说起。

我的顶点?

2024 年 9 月 10 日凌晨,刚看完苹果发布会 Apple Watch 部分的我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打开视频网站,想缓解下情绪。

彼时沉迷跑步的我,看到有个现实版「藏原走」不破圣衣来连超 6 人打破区间记录的视频。于是,我循迹看了《强风吹拂》的动画。那晚,我看到实在困得不行才睡。

看到动漫中跑到终点的灰二环视着每个人的脸庞后问:「你们看到顶点了吗?」我也问了我自己,我的顶点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跑得更快!

此后的 10 月和 11 月,我都有着 120 公里以上的跑量,进步也很明显,10 月初便能在 6 分以内的配速完成 5 公里跑,半个月后,10 公里也跑进了一小时。

2024 年 10 月和 11 月的跑量。
5 公里首次跑进 30 分钟和 10 公里首次跑进 1 小时。

看着不断变好的数据,我内心欢喜,还给自己暗暗鼓劲,12 月继续加油!

然而,11 月的最后一天,我发现小腿前侧疼,走路都不敢十分用力,更别说跑步了。从前也会有类似的疼痛,一般休息两三天也就好了,但这次休息了三天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我怀疑是因为 10 月和 11 月的强度有些大了,才会腿疼,决定继续休息等症状完全消失再去跑步。

腿疼了 9 天,第 10 天才完全不疼,终于可以出去跑了。我撒欢儿似地奔了出去,享受着冷风吹在身上后的一丝丝颤抖,享受着柏油路给脚底的反馈,享受着汗流浃背的舒坦。

我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便放慢速度,降低跑量。

2024 年 12 月,我只跑了 100 公里,这数量是我和自己的妥协。年末的时候,为迎接 2025 年的到来,跑了一个 2025 的数字轨迹,寓意 2025 年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为迎接 2025 年,跑了一个 2025 的数字轨迹。

而 2025 年的开始并不好,腿还是会疼,我也在变弱,跑量下降很多,我本想挣扎着凑够 100 公里,但在回老家之后跑过一次就放弃了,我并不在状态,85 公里就 85 公里吧。

2024 年 12 月和 2025 年 1 月跑量。

看着手机里跑步记录的数据统计,我想找的那个顶点似乎离我越来越远。

变得更好。

过年回家,丈母娘说我瘦了。我确实瘦了,比上一年瘦了近 20 斤,是肉眼可见的变化。我说,其实也没特意减肥,就是坚持跑步,一开始跑步就想着提高下自己的心肺功能,可跑着跑着就瘦下来了。

是啊,我最开始想跑步只是因为想有个好点的心肺能力,万一以后骑车能用得到。

也许,《强风吹拂》中灰二的那句:「你们看到顶点了吗?」并不是让大家看看那些跑得快的人,而是看看自己。

王子是那个看似随便又很努力奋斗的你,姆萨是一直平平无奇后觉醒了天赋的你,城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你,城次是追求自己所爱的你,神童是跌倒后又坦然的你,阿雪是丢下心结放松的你,尼古是接受自己享受生活的你,KING 是找到自己归属和意义的你,阿走是走出困境渐近完美的你,灰二是为梦想甘于牺牲永不放弃的你。

我也看向自己,跑得更快,应如同减重一样只是附属品而已,从来不应该成为我的目的。

即便我跑得再快,我也见不到自己的顶点。因为我的顶点,不是他人能定义的速度,也不是我自己定义的速度,而是我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掌控。

不是要跑得更快,而应该是变得更好。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