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可能是对小镇做题家们最不友好的科目。
小镇普遍师资要差于大城市,而英语则是弱项中的弱项。因为师资不足,我们班当时甚至停过一个学期的英语课。长久以来的欠账导致我的英语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直拖到大学才有所缓解。
我就是这样在几乎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一路摸爬滚打学会的英语的。我从一穷二白的状态一路摸索到现在,基本上可以无障碍使用英文互联网、读纯英文献,最后我的考研英语成绩是84分——可能是我考得最好的科目。这不出彩的成就背后是13年的筚路蓝缕。
本文会讲述我从零开始总结出来的一套学英语体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本就「懂」英语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任何一家的AI,不管是国产还是国外,几乎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ChatGPT发布第一个版本的时候,训练使用的中文网页极少,但是其却可以地道地使用中文交流,并且用汉语解释英文训练材料中的知识。这暗示了一个假说:一切人类的语言可能都共享着相同的内核。这就是为什么Noam Chomsky敢于抛出这样的结论:人无需多于的学习,天生懂得适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知识。
这意味着,学习语言可能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技巧,只需要抓住其中的共性,想办法将语言潜能开发出来即可。在实践方面,我觉得人工智能反倒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
一个大语言模型,比如Deepseek,基本上都会做这几件事:
- 词汇编码:你可以理解为学习某个词的意思;
- 填空 & 补写:做大量的完形填空以及补写下一个句子的训练;
- 利用上下文的知识改善回答:给予一些提示可以显著改善其回答效果。
反映到我们学习语言上来,可以说为学语言其实只有三件事可以做:背单词、读文章以及学习语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消耗最多精力的是读文章。其实我也就是依靠这三板斧彻底逆转了伴随我从小到大「英语不好」的标签的。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述这三板斧的要点,以及这些都带给了我什么进步。
背单词:无聊但是不可或缺
学什么语言都得从背单词开始,这是学语言的过程中最无聊的部分,但是我还是得强调一下,以表达其作为语言基础的重要性。
背单词一般只有两个背法:在纸上用单词本一个一个背和用单词软件背。这两个背法各有优点。单词本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单词软件胜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背。这两个方法没有好坏之分,由你选择。
背单词的技巧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一般来说隔夜或者隔天回顾一次背过的单词记忆效果会好很多。由于我们生活中没有英文环境来帮助我们巩固那些单词,所以要维持庞大的单词库非靠不停地背不可。所有英语老师都会和你强调,背单词的事业是不能停的,停了马上就会功亏一篑。
英文环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那些常用单词,所以我就把手机设置改成英文创造了一个有限的英文环境。这是一个有用的小技巧,但是要注意打车、银行软件也被英文化之后使用起来会有一定麻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背单词就没有什么小技巧了。如果有人和你说他有一个很神奇的方法可以快速背单词,那就要小心受骗了。
阅读:重中之重
很多人都说阅读是一场英语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我的观点则更极端:英语中我们值得关注的内容有且只有阅读。
每个人应该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有些人的英语是无师自通的。他们可能没怎么专门学过,只是对着单词本和翻译强行去看文章,看得多了之后居然也就慢慢懂了。
我之前就是这样的人,我六级通过之后我依然对许多很简单的语法概念都一无所知。其实这不是什么异能,原因就是一切语言都共享着相同的内核。你只需要多比较同一句话的中英文差异,就能逐渐从中发现规律,然后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言水平。和人类相比,AI并不天生懂得任何语言,但是光靠一次次猜测句子被挖空的部分就能学习到语言的精髓。人类也是如此。你要知道,人类天然就具有学习的本能,有时候我们沉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以至于忘记了我们还有这样一个本能,甚至可能还获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你也感到深受其害的话,不妨试试回归本心,不再去纠结各种语法现象、固定搭配,只是去试图读懂作者的意思吧。
以我为例,我曾花了大约2个月的时间每天阅读外刊,最终看完了大约120篇文章。这些文章全部都是英文世界真实的报刊文章,并不特别照顾非母语读者,因此阅读的难度很大,会导致读起来很难受。我当时就经常被许多难度标记为GRE水平的文章难倒,甚至到了一句话也读不懂的地步。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依靠逐个查单词、查句子的方法啃下来了这些文章。当这些任务完成之后,我在几乎没有专门做模拟卷以及练习听力的情况下将六级成绩从451低分飘过提升了100多分,拿到了584分的成绩。足见方法有效。

正是从那之后,我几乎就再也没有为英语犯过愁。我开始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英文帖子,看英文论文,使用纯英文软件。我甚至还发现英语相比汉语,其语法更加复杂,学习难度大的同时却更适合精确描述抽象的概念。这就是大家认为英文资料比中文资料更好懂的一部分原因。我现在就经常用英文和ChatGPT探讨某些学术概念,往往比中文更容易理解:

在阅读内容方面,我一直都推荐阅读高质量原始文献,即由英语母语者写作、完全不考虑非英语母语读者的文章。语言是一个有生命、会生长的活物,死抓教材里那几篇陈旧的范文难免获得不了精髓。要保持高质量阅读的习惯,就需要高质量信息来源。高质量英文信息来源我一般比较推荐RSS订阅。通过订阅高质量的RSS信息源,我们可以不受推荐算法干扰地阅读文章,回归到阅读的本质。在有一段时间里配置RSS订阅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但是在RSS逐渐走向复兴的今天,很多RSS订阅软件已经可以实现无痛搜索订阅RSS源。目前我比较推荐的RSS订阅软件是Follow,很多文章已经介绍过这款高颜值、轻量并且内置AI的RSS订阅软件。通过Follow我们就可以每天都接收到高质量的英文原始文献,逐步在习惯中提升语言能力:

手机端:

如果有阅读上的困难,也可以点击右上角一键翻译为中英双语版本:

学习语言没有太多技巧,只要明白开卷有益,尽快去读就好了!
语法:英文输出能力的关键
读了前面的部分,你可能觉得我是一个「语法无用主义」者;但是其实我是非常支持学习一定的语法知识的。虽然本能的学习能力可以让我们能够做到解析英文的输入,但是要做到可以输出高质量的英文内容,就绕不开语法这个问题。如果你看过一些西方经典小说,你可能会注意到西方贵族一直以来都坚持送孩子去上语法学校,并且能否规范地使用语法往往被拿来判断一个人的出身以及教养。抛开考试不谈,我们大多数人要从英语中获益,就不能局限于英文世界的草根内容,而是必须和英文世界里高层次的人群交流。因此我们也应该对标受过高等教育的英语母语者,不能放弃语法的学习。
传统上学习英语语法就要上枯燥无聊的语法课,学习诸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之类让人不知所谓的概念。我就花过许多时间在语法课上面。虽然刚学习完语法知识的时候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很快就会随着时间遗忘,而且我也仍然不能写出自己的英文句子。这是我当时做的笔记:

不过大模型的进步给了我一个思路:既然AI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我为何不和AI学习语言呢?于是我马上就实践了我的想法:和AI聊天,要求它正常回应我的同时指出我的语言表达尤其是语法问题,帮助我改善语言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很喜欢直接就它指出的我的错误发起追问,实现「用英语学英语」:

这样,和英文有关的概念就直接以英文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比翻译过后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结束语:我们需要什么样水平的外语?
对待外语这个问题上,一直都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
- 极端的实用主义:外语无用论;
- 极端的理想主义:学习外语可以带来全方位的进步,是重启人生的钥匙。
在我看来,正确的答案其实位于二者之间。完全放弃外语的学习,尤其是英语,无异于直接抛弃了4/5的世界(14亿/70亿),以及绝大多数高价值文献;这会直接限制死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属于因为小困难就放弃了大利益。与此同时,我也不赞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去和语言死磕。比如许多人从不写作英文文章,也不和外国人交流,却非要追求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并且为此浪费了本可以用于职业发展的时间。我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在重要性上,读能力>写能力>听能力>说能力。按照这个顺序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最理性的。
我是@西郊次生林,一个研究生,关注学习方法/效率工具/知识管理,同名公众号「西郊次生林」。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