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热度
近期,DeepSeek的热度可谓炙手可热。这种“出口转内销”的传播形式,在众多网友的积极推荐和自媒体的大力推动下,热度持续攀升,逐步达到新的高峰。最终也造就了👇下面这些情况:


DeepSeek的广泛传播,使得更多人被卷入了这场人工智能科技革命。不少长辈可能略有耳闻,甚至会主动要求你协助下载并体验DeepSeek的应用程序。
最终,这种热潮发展到出现各种售卖DeepSeek部署教程和使用指南的现象,这种情景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初 ChatGPT 3.5 爆火时的情况。
关于AI
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和普及范围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快,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迅速席卷而来。面对这一波又一波AI冲击,从文本,图片,然后音频,到后面的视频,以及由此延伸出的AI PPT(Gamma)AI 音乐(Suno),AI 编程(Cursor),AI 播客(NoteBookLM),AI搜索(Perplexity)……
这一切过得很快,要知道 从 ChatGPT3.5 发布的时间(2022.11.30)到今天,才过了2年2个月多,但很多时候回想起来,却恍如隔世。
我难以想象未来人工智能进化的速度还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又会对多少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感到深深的焦虑与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将AI工具融入到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我想,这不仅是缓解甚至消除内心深处焦虑与不安的有效途径,更是抓住AI时代发展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以我为例——AI搜索
拿我自身举例子,我现在一般的搜索基本都是使用 AI 搜索来替代了。
国内AI搜索
国内的 AI搜索 我使用的比较频繁的还是 秘塔 和 Kimi ,当然至今为止,这两个都还是免费使用的。
秘塔是国内比较早推出 AI搜索 的,刚开始我基本使用秘塔,秘塔搜索后会给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和表格总结,看起来十分清晰了然。而且检索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特定关键词,比如网盘资源
和书籍名称
来检索到特定的资源内容和链接。放在过去,要自己搜索总结汇总下面这些内容,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Csdn1 不愧是被称为小 Stackoverflow2🤣。

没有使用过的朋友强烈建议去尝试一下, 近期由 DeepSeek 的火热,秘塔也上线了 DeepSeek R1模型,使用体验感觉又上升了。最重要的是 —— 不用注册就能使用。
而使用 Kim是因为 Kimi 一次性检索的网页确实比较多,就我个人而言,刚开始大部分情况下,检索后出来的效果确实比国内的其他同类产品好。
但AI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使用AI生成文本逐步推广,中文互联网现在也充斥着大量 AI 生成的 Slop3,进而导致 AI搜索引擎 的效果越来越差。幻觉是一方面的问题,而另一方是语料库问题。
大部分 AI 搜索是直接抓取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但是又犹豫 AI 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门槛越来越低。很多公开类的文字平台都开始出现大量 AI 生成的垃圾内容。搞得我最近感觉 Kimi 搜索的结果大不如前,希望官方能够后续能优化这个问题。
国外AI搜索
谈到国外的AI搜索,那就离不开Perplexity了。Perplexity是国外最早一批推出AI搜索,但平时使用Peplexity的次数不多,免费的额度足够我使用,所以也就没充值。Perplexity 最近也上线了DeepSeek R1 —— Deep Search,不过可惜的是,需要充值才能使用。有闲钱的朋友可以充值体验一下。

这里我要主要想谈的,是知名度相对较低的 Genspark。

GenSpark 比较有差异化的应该是他的高级智能体功能。通过抓取互联网海量的相关数据,然后AI进归纳总结,给出相对可靠的答案。

它更像是一位专业的私人助理,能够根据您指定的任务,从互联网中高效检索大量相关信息。通过深入分析、归纳和整理,它最终为您呈现一份详尽的综合报告,并清晰标注信息来源。报告的开篇以一份结构化的思维导图直观展示核心内容,此外,报告末尾还附带相关的嵌入式视频,以丰富信息的表达形式,提升阅读体验。

我想这对于需要做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朋友来说,不可谓一件神兵利器。当然少不了拉新推广环节,白嫖时间又到了。🫡

感兴趣的朋友们点这里注册,我们互相可以获赠一个月会员。😂
知乎直答
当然,近期最让我惊讶的,是知乎刚接入 DeepSeek R1 的 知乎直答。

我随便问了一个Kimi和知乎直答一个问题——“详细讲解向DeepSeek提问的技巧”,下面是两者给出的回答。


在我看来,知乎直答给出的答复更讲“人话”,对于提问者来说更容易明白和掌握提问技巧。而Kimi在我看来,给的答复太过”黑话“,看起来空洞又一头雾水。
当然,知乎直答的专业搜索才是“头戏”。专业搜索可以添加知识库,知识库分为三种,分别是公开知识库(中文论文,英文论文,知乎精选),我的知识库,我的订阅(知乎收藏夹,RSS订阅)。
我一时兴起问了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效果。

我感觉效果蛮不错的,虽然我不是小学生,但确实能看懂。😂
结论
以上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I的一些简单例子。限于篇幅,此处仅作抛砖引玉。我想,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使用AI工具,来定义自己的“少数派”。未来我将持续分享更多关于使用AI的心得与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AI到无限可能。
这是我首次在少数派平台发布文章,衷心感谢每一位读者的支持与耐心阅读。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恳请点赞与关注,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你能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或建议,与大家分享你的看法。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探讨,我们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