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我推荐,我买我真买。
节前,我捧回了一张蓝戟Arc B580 光 12GB。

一、起意
作为一名骨灰级垃圾佬,放弃闲鱼二手、时隔二十年再买新,只因:
二手矿卡都无法匹敌的性价比!

升级显卡,2K游戏卡是绝对的市场主流,跨到4K游戏所需的硬件支出几何级上升,无甚必要。
考虑到新一代游戏引擎的资源消耗,开启光追后的性能递减,带鱼屏额外的像素数量,新买的显卡想要战未来,必须依仗超分和帧生成技术,显存容量要求很高。
而黄厨体系下的N卡等级森严,显存似镶金;A卡显存管饱,光追能耗又不够看。
同级的RTX 4060/4060Ti/5060 都是8GB 128bit,6750GRE 12GB早已清货出空,12GB的B580是当下2K入门的不二之选。

为何不等Q2上市的RTX 5060、RX 9060?价格预测不太乐观
英伟达全系GDDR7显存,AMD用上了台积电4nm先进工艺、单芯片设计,物料成本明显增加。
作为利润奶牛、行业标杆,RTX 5060普遍预测高于300美元,不会低于国行2399元起价的4060上一代。
249美元起价的B580,国行2049元的指导价早已破发,实际入手价与5060至少相差**23%**,吊打二手6750GRE、4060。
尤其想到海外还需加价100美刀抢购,更是觉得,捡到漏了。

二、配置
最终促使我下单的,还是外观,这张蓝戟B580 光,工业设计太对味了

- 纯黑简约、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又不像公版采用类肤质涂层
- 顶部的蓝色信仰呼吸灯是唯一光源,与我的机箱前部冷光条呼应
- 背面右侧开窗导流,透吹散热效能最高,又避免了电源和CPU吃到显卡尾气
- 长度适中不越肩,130mm高度,对ITX小机箱非常友好
厌恶光污染、又有点闷Sao,散热器限高138mm、又不想用涡轮卡将就,中年老男人的强迫症完美治愈。

只是,选卡如相亲。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咱这一箱子的二手家当,可不像数码媒体那么阔绰,也不知是否门当户对:
- 【CPU】锐龙 R5 3500X 210元
- 【主板】映泰 B550T-Silver 400元(送螃蟹8852CE Wifi)
- 【内存】科赋 16GBx2 DDR2666 @3200 C20 450元(21年接盘 泪流)
- 【硬盘】英睿达 P3 Plus 1TB 232L TLC版 275元(机械革命拆机盘)
- 【显示器】泰坦军团 A30QR 21:9 VA 200hz带鱼屏 1399元(2560 x 1080)
- 【电源】极智猫 SFX 600w 铜牌 侨威代工 130元
- 【机箱】先马 趣造is Air版 135元(全新 淘宝尾货清库)
另外,不肯接盘哥布林洞穴女骑士的本人,家里还有几位通房丫鬟
- 迪兰 RX 570 4GB(原为RX470D开核)
- Giga GTX 1070 Mini ITX 8GB(该芯片唯一ITX)
也来操练一下,打打擂台。

三、测试
电子阳W的80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除开休闲小游戏,顶多就是玩玩经典游戏的重制版,蓝戟Arc B580的表现能否符合预期?
3DMark

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当然是3DMark啦
从跑分成绩来说,B580的优势在DX12,TS领先GTX1070 91%。
较老的DX11游戏,分辨率越高优势越明显。2K分辨率的FSE、相较1080p的FS,分数差距进一步拉开。

FIFA 23

当年的PS、PS2、PSP,在很多人手里成了实况足球专用机。
只是原来玩实况的兄弟,基本都转移到FIFA了。
FIFA 23是更名EA Sport FC前的最后一版,玩的人也最多。
最高画质下,即便RX570 4GB,球场画面也能达到60帧,只是一到近景动画就很卡顿,需要跳过。
三块卡里,只有蓝戟B580的体验完美,实时演算的近景动画丝般顺滑;1% low帧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没找到问题点。
时间有限,没录一场球赛回放来控制变量,每次手动踢的都不一样,结果仅供参考哈。

极限竞速 地平线5

男人至死是少年,车枪球永不厌。
要不是为了家里的小崽子,为了风火轮DLC,我才舍不得从地平线4升级过来,这货足有200 GB啊。
画质开到第二档“超高”,仅次于“极致”,关闭光线追踪。
地平线5和赛博朋克2077一样,A卡优势;只是这种画质下显存平均占有 5.48 GB,我这张为了避矿特选的4GB RX570就扛不住了,全程爆显存、被锁15帧。
蓝戟B580发挥正常,保持了对GTX1070的合理优势。

真·三国无双:起源

时下大热的肉鸽游戏非常解压,只是单论割草,还是追溯到光荣的三国无双系列。
新作《起源》口碑大丰收,不可不玩。
只是这原创主角,连个捏脸的机会都不给;一头秋叶原发型配上死鱼眼,不如直接用个穿越设定得了。
天选工具人,大奉 蜀汉不值得啊~

说回正经,这类全平台制霸的动作类游戏,显卡需求不高,30帧就算能玩,RX 470都行;中高端显卡优化不到位,低帧一视同仁。
其实游戏体验十分流畅,同屏人数众多也没什么影响;只是,频繁的战场通报会强制暂停游戏,这点设定影响了爽快感

调出后台数据:
- B580平均负载97%正常,满载时间仅有72%,平均功耗才91w
- 锐龙 3500X前所未有的满载运行,就系统弹出公告时能休息一下
看来,锐龙 3500X没能跑满B580
漫山遍野NPC,这种数据量,是X3D处理器的主场。

生化危机4 重制版

动作类游戏的优化,还得是卡普空。
使用新游戏开场动画测试,从里昂翻出总统女儿照片开始,直到可以操控主角时结束捕捉。
此时在21:9的带鱼屏上,即时演算画面是两边有黑边的16:9比例,实际输出为标准的1080p。
蓝戟B580的平均帧数,两倍于GTX1070,跑出了身价。

巫师3·狂猎 次世代版
次世代的战神,接受不能。
以打击手感、爽快感为核心的动作游戏,改成了需要同时控制父子两人?!
我这种单核手残党,第一个BOSS遭遇战,就摔手柄卸载了。
还是玩巫师3吧,次世代版提供了DX11和DX12两种模式。
仍旧使用新游戏开场动画测试,蓝戟B580表现超神。
感觉intel这卡,就是为3A而生。

仙剑奇侠传 七
仙剑、古剑,国产双剑,都在近年转型ARPG,瞄准3A前进。
七代仙剑用上了虚幻4引擎,还能支持光追,打开光追是DX12,关闭光追就是DX11渲染。
继仙剑三后,这是我通关的第二款仙剑游戏。除开流程短了点,整体品质能打70分吧。
当时还用着蓝宝RX470 4GB,跑不满60帧,只能尽量换用远程角色、躲远点输出,画面也能流畅些。
WOW MT出身的兄弟,都懂。
蓝戟B580的高帧表现,已经能满足高刷显示器输出了,泪流。

黑神话·悟空
我的第一篇十万阅读帖,内容就是关于黑猴的显卡优化设置的。
即便是RX570 4GB,使用50的超分采样,用一半分辨率跑1080p全低画质,也是没问题的。
这次实测加大难度,超分采样设置75,相当于原生分辨率的2/3,并且禁用帧生成。
尽管虚幻引擎对intel显卡并不友好,i卡性能总是异常,B580还是凭着过硬的光栅性能,在最新的虚幻5引擎前没有丢脸。

四、挑战
好啦,不用对我的1080p带鱼屏嗤之以鼻,觉得用户群体小众,不具参考意义。
我家的游戏主机,其实是一直放在电视柜上,作为全家娱乐中心的;显示器搭配锐龙APU mini机,才是我的个人用机,最多玩玩暴雪重制版全家桶。

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柄、对着4K大屏电视玩,比匍匐在显示器前健康多了。
最终的考验,还得在客厅进行。
CEMU模拟器
第一个考官是我儿子,左手遥控器、右手体感飞鼠,轻车熟路的点开了CEMU模拟器,玩起了已经通关的《毛线耀西》。

CEMU人称“荒野之Xi专用模拟器”,实属误会。
这款Wii U主机模拟器非常完美,可以4K分辨率畅玩绝大多数Wii U作品。
任意锐龙APU,即可1080p 60FPS满帧运行《马里奥赛车8》,RX 470D就能开到4K分辨率;GTX 1070跑《毛线耀西》,4K下最终BOSS库巴已经不会掉帧。
B580跑CEMU,不会有任何性能上的顾虑,主要是看Vulkan接口兼容性。
没有问题。
深岩银河·幸存者

20分钟过后,老婆大人催着儿子下线,拿起了自己的无线手柄。
这个小游戏曾经霸榜各大平台的直播,画面华丽、上手容易,是她们母子二人的启蒙游戏。
去年,也拿到了金摇杆的年度最佳先行版游戏,和steam的最佳SD掌机游戏。
这款游戏自带超分渲染功能,我们一直是以50%,即1080p分辨率游玩。
既然B580来了,原生4K走起

一局游戏有5层,越往下钻、各类外星虫子越多,需要玩家边采集矿产边消灭敌虫,在虫潮淹没前顺利登上钻地舱。
可以看到帧率随层数下降,到四层B580负载已经只有73%,在划水了。
这是DX11引擎的问题,多核CPU利用率不够,吃单核吃缓存。
等着下个版本更新吧,据说要迁移到新引擎了。

4K游戏
等她们娘俩洗漱完毕、进了卧室,我才有空跑自己的测试。
之前的游戏,尝试不动设置、只更改分辨率到4K:
- 【仙剑七】平均帧数刚好达标
- 【地平线5】毫无问题
- 【FIFA 23】球场全程65+ FPS,近景动画莫名锁死、最高30帧,还没来得及研究,游玩流畅性没问题。
仅需小改的是:
- 【生化危机4】渲染方式改为“隔行扫描”,平均帧立增44%
需要打开XeSS超采的:
- 【巫师3】XeSS开到平衡档
- 【黑猴】超采50,XeSS无需帧生成;也可用FSR或TSR开启帧生成,1%低帧达标,流畅度大增

麻烦的是《真·三国无双:起源》,Xess也好,调低画质也罢,帧数提升有限,还达不到60 FPS,需要眨眼人工补帧。

五、体验
锐龙平台,屌丝CPU,普通内存,itx小机箱,win10系统,不开节能,禁用虚拟内存。
甚至装上显卡前,忘记用DDU卸载AMD显卡驱动,直接就点了开机。
叠了这么多debuff,来当intel独显的小白鼠,结果无事发生。

i卡的门槛
- 硬盘为GPT分区,Win7 SP2 64bit以上系统
- 主板关闭了CSM兼容模块,设置为纯UEFI启动
- 主板BIOS能开启Resizable BAR/SAM + Above 4G
买之前我就做好了功课,软硬都能满足需求,所以才能即插即用。
不懂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科普帖
i卡驱动
没见过这么大部头的显卡驱动,1.4 GB
没见过这么拉胯的官网服务器,intel官方下载速度不到200 kb/s
但都不算什么事,魔法打败魔法,迅雷可以把下载网速拉满。
兼容性没有任何问题,也没弹出过任何错误。
无论插显示器的DP、还是电视机的HDMI,色彩很准确的设定在了8bit RGB 完全范围,游戏帧数同步的可变刷新率也自动开启

界面简洁有科技感,选项少但很美观,集N A两家之长,希望能够保持,不要像AMD那样,功能关于花哨、忽略了根本。
唯一一个小BUG,是手动切换颜色位宽,譬如8bit切10bit,10bit切回8bit,控制面板会假死不可交互,但设置实际上已经生效了,我只能注销桌面再进入。

日常功耗
使用涂鸦wifi计量插座观察整机功耗,由 CapFrameX + RTSS 记录GPU CPU功耗。
N卡的整卡功耗显示准确,不像A卡玩快乐表,实际上只显示GPU核心功耗。
先用GTX 1070 8GB的数据,得出主机上主板、内存、硬盘、外设的准确功耗,方便后面“称重去皮”

核对数据后,发现两个问题:
- RX 500系列果然是电老虎,完全不像软件显示的那么省电
- RTSS 插件版本有待更新了,B580这种新卡的整卡功率比GPU-Z的低一截、数据对不上。
蓝戟B580 220w的额定功率看似最高,实际游戏中只比RX570 4GB多10w,峰值功率更低。

CPU挖潜机
细心的朋友,从上一张表内看出来了,锐龙3500x在B580上,平均负载和功耗都高了一截,这是RX570升级GTX1070时不曾有过的。
有详细测试记录的7款游戏,后台记录都能看到这个现象。
不清楚原因和机制,但可以给所有小伙伴一个初步结论:
想要玩游戏,六核就够、关闭超线程这些常规理念,可能确实不适用于当下的i卡。
八核大缓存,更能物尽其用。
手持12100F、3300X之类四核神U的小伙伴,可以省省了。
等锐龙5700X3D再降点,我这颗3500x也换掉吧。

节能优化
AMD主板,并非像华擎的指导方案那样,无需设置BIOS即可开启待机。
或者说,只有华擎主板无需设置,咱们其他品牌仍需软硬兼施:
- 【设置】-【系统】-【电源和睡眠】-【其他电源设置】-【更改计划设置】-【更改高级电源设置】-【PCI Express】-【链接状态电源管理】,设置为【最大电源节省量】
- 主板BIOS的【高级】或【芯片组】类目下,找到【PCIe ASPM】或【Native ASPM】,开启至【L1】模式

另外,我还研究了一下功耗和分辨率、刷新率之间的关系
- 1080p和1080p 21:9,待机最低功耗基本一致
- 1080p分辨率,120 hz及以下刷新率最省电
- 1080p分辨率,144 hz及以上分辨率无法省电
- 4K无高刷,功耗略有增加,也处于省电状态
功率和GPU频率无关,对于一张显存不降速的显卡,15w的省电待机功耗优于GTX1070,绝对可以接受

低温静音
RTX 5090公版的逆天散热系统,指明了显卡散热器的发展方向:小PCB + 鳍片透吹 + 导风开孔
蓝戟这张光系列 B580,也是这个路线,半边透吹。

出厂预超频后,整卡220w的功耗墙、高于公版的190w,实际游戏功耗151w、峰值功耗180w,这套散热过于奢华
以至于跑3DMark时,我见到显卡风扇停转、转速显示为0,还揉了下眼睛。
全程纪录可查,室温15°,在我这玻璃侧透的ITX小闷罐里,蓝戟B580
- 游戏平均温度不超58°,峰值温度60°
- 3DMark峰值温度62°
- 风扇启停温度50°,游戏时风扇转速不超1100rpm
上一次遇到这么容易冻感冒的卡,还是耕升的GTX 1070Ti G魂 极客玩家版。
恐怖的性能全靠同德变T的堆料,超宽超长、达到了154mm高、332mm长,不插供电线、我的箱子都塞不下,哪像蓝戟 光这么举重若轻,轻松写意。
冷静,意味着可以长久陪伴。

终
25号,也就是今早,首批解禁的RTX 5090D媒体评测,让各位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4K光栅游戏提升不到3成,4K光追性能提升超4成,低分辨率下牙膏倒吸,近十年换代提升最小的旗舰。
性能、功耗、售价严格守恒,力大飞砖。
有40系的朋友,就别折腾换代了。

最后的悬念,还是在RTX 5060上,手握定价权的黄厨如何出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过去的五年,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3C数码汽车家电不买丐版,宜家迪卡侬不买黄标。
哪怕兜里钱不多,哪怕低价商品足够满足需求,我也会提高一两个价位档上中配。
因为不想被圈层,不想被定义。
肉切三两,洋葱一个,是一顿饭就需要这么多,而不是屠户嘴角带着鄙夷扔你面前:喏,8块钱就这么多。
更何况,前腿当五花?
不吃28块钱一斤的猪肉,改牛肉可以不?改鸡鸭可以不?
白肉紧致,健康还便宜;进口牛肉35元一斤,不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