艄公撑船,扬长避短
和匠仔他们三个人接处久了,我也大概了解了一点他们的阅读喜好:小兔喜欢在工作之余读一些治愈系的作品;匠仔则是人文社科都有所涉猎,最近则偏爱近代史方面;高千虽然整日与数字打交道,但因为幼承庭训,小时候在诗词上下过工夫,现在也会忙里偷闲读一些诗词相关的书。但他们三个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推理小说。
正因为都是推理爱好者,所以他们很快就都接受了我给起的“小兔、匠仔、高千”这些外号。据他们说,大学时在读书会里,彼此还模仿过《十角馆事件》,用推理作家的名字当外号呢。不过即便有着相同的爱好,他们三个也会为了某本推理小说而争论起来。起因是匠仔听某播客介绍了推理小说《朱公案》,这本书是延续我国公案小说的传统,融合现代推理创作的短篇集,行文颇有几分古色古香,但这“古色古香”,却犯了高千的忌讳。

“作者推理啊,故事啊,写得怎么样,我暂且先不管,里面用的诗词,实在是太不堪入目了,”高千指着书里的句子,“‘旁人沙场逞英汉,我以文章动天。……天狗嚣吠帝,壮士气冲颅。’粗鄙,粗鄙,太难受了。”
“消消气,消消气,”看到一向优雅的高千发脾气,身为男朋友的匠仔出言宽慰说,“我们设想这么一个情景,你见到一个‘虽无十分姿容,也有八分动人颜色’的美女,仔细一看,却发现这美女刘海之下,有老大的一块胎记。”
“噗嗤,”却是小兔先笑了出来,“你的意思是,因为对比过于强烈,让我们格外注意到小说的缺点了吧,那你先说说,这部作品的优点呗。”
“那我就说啦,”匠仔清了清嗓子,理了下头绪说,“首先是延续了公案小说这一我国特有的类型文学的传统,为‘推理小说中国化’进行了新的尝试,不管小说本身怎么样,这份独特的意义是不能抹杀的。”
“但意义归意义,小说归小说,”高千有点不太同意匠仔的意见,她拿起杯子捂手,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说,“《莫格街凶杀案》作为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有它的文学史意义,但那篇小说本身很粗糙,是经不起今天的读者仔细推敲的,这也是事实,我们毕竟不是做学术研究,还是得看小说写得怎么样。”
“那就小说本身来说,这部作品共八个短篇,其中第二个短篇《一枚铜钱》最是精彩,”匠仔看样子非常喜欢这个短篇,说得眉飞色舞起来,“故事从朱公发现了一枚带血的铜钱开始,朱公通过分析,觉得铜钱有问题。但很快随着案件发生,朱公等人转而调查案件,铜钱的线索就被暂时搁置了。直到最后,这条伏线又重新和案件结合到一起,犹如所谓的‘伏线流’,编排非常巧妙。”
“就是故事中段,画尸体的部分太吓人了,”小兔吐了吐舌头,“吓得我晚上开着灯才敢睡,这个故事本身是挺不错的,但我后来仔细读,发现朱公分析铜钱血迹那部分,感觉有些不太对,朱公说,‘这钱上血迹,略带污灰之色,似是病体之血’,朱公是咋知道的呢?是不是就和网友说的那样,‘强行推理’啊。”
“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但读到后面的短篇时,才注意到朱公会医术,”匠仔把书翻到后面,“在《血洗少林》这一篇里,提到朱公懂得医术,救了少林的僧人。”
“不知道是不是暗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高千似乎有些消气了,轻轻地把暖手的杯子放到桌上,向我们几个人提问说,“你们觉得,故事的主人公朱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嗯,朱公是个很好心的暖男?”小兔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你看,在第一个案子《文明奇冤》里,朱公见文明可怜,自掏腰包为他还了欠债,还帮他和杨姑娘牵了红线。而且朱公也没有仗势欺人,文明的街坊邻居冤枉了文明,看到朱公断案如神,又见到文明交了好运,嘴上就说欠债不必还,朱公还是力主免去一半债务以示惩戒,另一半债务他自己帮文明垫付了。”
“如果从体制内的角度来看,朱公是个‘知进退,明得失’,懂得官场生存的官员,”匠仔思考问题自有他的一套,“比如快刀展乱麻这个角色出场时,朱公问明白他没有在本县作案,就先抓主要矛盾,专心解决县里的案件。另外就是后面朱公有救驾之功,还被皇帝封为‘御弟’,但他还是要求当个县官即可,显然朱公是明白留在天子身边,暗箭难防,恐有不测。”
“但是朱公搭上皇帝这条线,后面也只能步步高升,办的案子也只能越来越大了,”高千突然展颜一笑,“你们难道不觉得,朱公的银两多了些吗?”
“哎?”匠仔连忙翻书,“第一个案件里朱公自己拿出银两帮文明还债,想来金额不会太小,第二个案件里,朱公在汴梁城里买灯笼,花了五两银子,后面好像没有银两的记载了。”
“我先提一个问题,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高千笑着说,“第一个案件最后,作者已经借某位虚构的历史学家之口,帮我们排除了许多选项,比如唐以前和南宋都被排除了。”
“也不像是北宋,第二个第三个案子发生在汴梁,但显然汴梁不是第七个案子的发生地京城,”小兔问,“是不是明朝啊,故事里出现了武当派,不管是历史上的武当派还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当派,应该都是明朝的事吧。”
“还有呢,故事里文明引用了元好问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个喜欢化名出游,和人结拜的荒唐皇帝,也几乎摆明了说他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不,大将军朱寿,”高千有些兴奋地一拍手,说,“那你们知不知道,明朝官员的收入是很低的,像朱公这样的县令,一年的俸禄大概只有几十两,我当然愿意相信朱公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但他的银两,又是怎么来的呢?”
“会不会是作者并没有足够的文史知识积累,所以导致的疏忽呢?”我给三位推理爱好者倒上柠檬水,“毕竟推理小说是用来消遣娱乐的,可经不起你们三个这么严肃地讨论呢。”

“那我们换个话题,来说说我们几个人眼里小说中的缺陷吧,”高千似乎是想要当黑子当到底,“首先是有几个案件最后,朱公其实手里并没有铁证,真相是他诈凶手诈出来的,作者还借朱公之口说什么‘凶犯作案之时,当场必然有其不能注意之处,若已推出其手段,却无真凭实据,则不妨抓住当场他不能注意之处诈他一番,常会有奇效’,往好了说,这是作者将本职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小说创作之中,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作者笔力不足,铺垫的证据不足以让朱公推理,只好强行玩这么一出。”
“我觉得可能也是这样,”匠仔看样子是另一方的,嘴上还不肯认输,“但其实我国公案小说中,就有用到类似‘诈’的手段,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让嫌犯蒙上眼睛去摸钟,先吓唬他说真凶摸钟钟就会响,但其实是在钟上抹了一层灰。”
“还有就是书里出现了不少的后置证据,”小兔说,“我读推理小说最讨厌这种情况了,前面不交代,后面到了推理时才借朱公之口说出来,另外就是有一大堆今天的读者弄不清楚的东西,除了食铁兽就是熊猫以外,其他什么奇奇怪怪的药物,有些过分了。”
“老实说,我小时候读古代推理故事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匠仔说,“有一个苏东坡破黄鳝案,到最后才告诉你这种鳝鱼会改变自己的性别。”
“可是匠仔啊,我们毕竟不是读古人的公案小说”,我笑着说,“今天的推理小说不能老和古人去比,那不显得我们没什么进步嘛。”
“也是啊。”匠仔举起双手,表示认输。

“我是觉得,作者刻意在书里玩梗,有些还能接受,比如那篇武侠味道十足的《血洗少林》,融入了《四大名捕》和《笑傲江湖》的元素,还有朱公说相声的桥段,据说每个短篇都融入了相声元素,但第一篇的《白事会》比较醒目,”我说,“但有些化用流行歌曲、电影台词,还有玩谐音梗,就大可不必,其实非常尴尬,并不有趣。”
“还有作者虽然对模仿公案小说下了功夫,但时不时还是有些现代词汇冒出来,比如说熊猫能‘吞食钢铁’,又比如提到虹吸现象时说‘借助虹吸之力’,总感觉白璧微瑕,美中不足,”匠仔虽然力挺这部书,但对于书中未能尽善尽美之处,言下也是有些遗憾,“另外就是朱公,作者故意隐去朱公姓名,让皇帝称他朱爱卿,旁人称他朱公,但在第二个故事里,朱公去拜访别人时也自称‘在下朱某’,就未免有些可笑了。杜捕头他们也是‘朱公、朱大人’混着叫,显得不太严谨。”
“还有还有,那个暴发户人家,说朱公是‘猥琐大叔’,然后那个暴发户的小姐自称‘我家乃暴富土豪’,喊仵作‘仵作哥哥’(匠仔插话说,其实文明也喊仵作“仵作哥哥”,作者刻意隐去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其实有些做作了。),实在象是几颗老鼠屎掉在了锅里,”小兔也跟着吐槽,“更不要说作者对一些科学知识可能理解有误,这第三个案子的关键是银子容易摩擦生热,但银子的导热性很好,容易摩擦生热,也很容易散热,从时间上来看,是不够朱公发现问题的。”
“那么你们给这本书打几分呢?”我问,“这么多缺点,要给不及格了吧。”
“3分”、“3星半”、“3.5分”……让我没想到的是,三个人却给出了差强人意的分数。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总体来说,阅读体验还算愉快吧,”高千笑了笑,“缺点归缺点,优点归优点,悬念设置,反转的剧情,都还挺不错的,至少可以给一个差强人意吧。虽然书里那些诗词不咋地,但有一首谜语诗还不错。”
“我小时候在《数学天地》这本科普书里,也读到过类似的数字谜语诗。《朱公案》里的设计更加精巧,第七句得转个弯才能猜到答案,而且这首诗还和故事主线有关,”匠仔见女朋友比较开心,自己也多说了几句,“另外就是这本书里的短篇其实是十多年前写的,推理小说就是这样,老作品往往在新读者这里会吃亏一些。”
好几个案子开头,作者都会设计桥段,或暗示真相,或草蛇灰线,比如《一枚铜钱》里,开头就提到艄公撑船,方法有别,故事最后,朱公面对真凶又提到艄公撑船,借此比喻做人做事要扬长避短。设计也算是巧妙。我觉得也可以理解成作者写这本书时也刻意在扬长避短吧,”小兔也点点头,“作者确实在推理上能力不太够,但对这部作品是很用心的。”
“要是你们都不满意,我还在想,作者第二部书,要不要我先试毒呢。”匠仔笑了笑,这次他推荐书,差点以为大家都不喜欢,让他一开始很是窘迫。
“有一说一,下次你可别听作者上播客,就盲目地给我们推荐了啊”,小兔嘟嘟嘴,“至少你自己读过了,再分享给我们,关键是千万不能再有吓人的部分了啊。”
“比如日常推理就不错,”高千笑着说,“小兔喜欢清淡的,你可别给她太重口的东西哦。”
“知道啦知道啦,爱丽丝再见,”匠仔突然换了几个人称呼,“谢谢老板,我和阿加莎就先走啦。”
“嗯?”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匠仔已经和高千出门去了,只剩下小兔还在沙发上喝水。
“老板你猜猜,匠仔的外号是什么呢?”
就像《朱公案》第一部读完,我们并不知道朱公几个人的名字,不知道那位富家小姐留下的谜题答案,也不知道朱公要让杜捕头去办什么大案。按照作者广思在播客里的说法,这些会留待第二部揭晓。
那么,匠仔的外号,以及小兔为什么叫爱丽丝,也许也要等他们再讨论推理小说时,我才能知道了。

蠹余录 |读书笔记2024| 读书笔记2023 | 读书笔记2022 | 读书笔记2021 | 读书笔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