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效率软件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notion的,连带着一些类似notion的软件诸如flowus、wolai也都有很多人入坑。现在,飞书,语雀甚至obsidian也在引入notion的数据库机制,来完善自己的功能。
但是,产品角度的风行不代表用户体验的良好,市场的认可也不代表个人工作流的匹配。如果你希望寻找恰当的笔记软件来搭建自己的工作流,那么我会建议对类notion软件保持警惕。因为在notion面前,你与其说是一位用户,不如说是一位开发者。
是的,notion是一个开发工具,而不是笔记软件。
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如果你需要写日报,每周写周报,每年做年终总结,在notion和logseq或者obsidian里面应当如何实现?
logseq中,你只需要在当天的日志中写上日期,打上“日报”的标签,就可以继续写了。在做周报时,只需要点开日报标签,一周的内容都在被引用项中呈现,你可以把它们拖动上来边看边写,也可以简单过一边就写。周报和年报是同样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花在“实现机制”上的时间非常少,只要知道反向链接和标签的作用就可以了。
在notion中如何实现呢?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作为一个非程序员和非重度效率软件爱好者,我的第一反应是茫然。我需要去找模板来实现,那些模板都特别精彩,有的是用模块搭建像月历一样的视图,有的用看板,有的用多个数据库的联动。如果单靠我自己从头去设计这些内容,会有巨大的心智负担。对于经常从事此种工作的人而言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只是想做一个工作流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notion的优势在于数据库联动和各种公式的运用能够带来非常广阔的可能性,然而人的心智能力是有限的,选择越多意味着心智消耗越多。你需要考虑各种实现机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一般来说,我们的目的恐怕都有工具可以达成。
我随手搜到一篇知乎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187533581),
- 待办事项、inbox收集箱、做计划:滴答清单已经做得非常精彩了;
- 读书笔记:幕布和logseq可以用大纲视图来做笔记,语雀的知识库结构也非常精彩,obsidian的文章结构也不差;
- 素材收集:flomo和cubox是很好的软件,前者可以收集闪念,后者可以存储文章和网页,在404时代非常有用;
- 内容发布:语雀可以发布到花园中,公众号发布还可以积累粉丝量
他没有提到的还有习惯养成等,这些也都可以在滴答清单等软件中做到。
所以我姑且在此下一个断言:对于一般用户来说,notion所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都能够找到更好更成型开箱即用的替代品,执着于notion与收藏家悖论一样,是对入宝山而空归的恐惧,但人们却忘记了前提:那座宝山是你的吗?
在我看来,notion与Linux很像。在自由度上,Linux可以实现许多Windows实现不了的功能,但为什么Windows依然是全世界装机量最大的操作系统?因为Linux的功能只有一些程序员才有刚需,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Windows的开箱即用可视化操作已经足够优秀。
notion也是如此。如果你希望实现的功能是市面上找不到软件能够实现的,那么你当然可以像产品经理一样去设计、开发一款独属于你的应用程序,notion只不过是它的载体。但在今天的应用市场中,这样的无法被实现的功能少之又少。
最后就是all in one的执念。谈一件事不仅要谈它的好处,还要谈代价。如果all in notion的代价是心智的巨大消耗和对本来要做的事情的遗忘,那么除非你是爱好者,或者像“二一的笔记”(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创作者,他对notion的研究非常精深)一样能够靠这个吃饭,否则还是应该谨慎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