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被情绪化的问题所困扰,因为情绪起伏较大,我会容易失去理性,导致无法平静地生活,平和地待人。这个状态并不是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了解的,毕竟成年人总是习惯带上面具生活,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不表现出来,而那些失控的时候就会让我很狼狈。所以我特别羡慕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平和”的人,感觉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很云淡风轻。
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经过3年的努力,我的答案是可以,也不可以。我可以平和地生活,我也可以情绪化;我不可以做到跟别人一样,我也不可以让情绪消失。看起来令人莫名其妙,所以今天想把这个探索的过程写下来,作为总结和对自己的鼓励。
经历
得益于我是个爱记笔记的人,我在笔记里找到早在2011年,我就认识了冥想这个词。到了2015年,我在微博上关注了“武志红”——一个心理学者,从他的微博中了解到了“冥想”并有了尝试的念头。到了2016年,我开始尝试冥想,并没有学习什么课程,全凭自己摸索,当时最大的疑问是“冥想是努力什么都不想,还是努力去想一件事?”。
然后就到了2020年,看到我喜欢的博主推荐了暂停实验室的冥想训练营就果断参加了。以此开始了我的冥想之旅。

从2020年12月22日开始到2023年1月18日结束,我一共参加了暂停实验室的7期训练营,完成了两次正念基础和两次正念中阶的冥想练习,一次情绪日记的书写练习,共花费599元。然后在今年2月的时候了解到国外的一个平台叫Headspace,它有App和网站,我就从2月底开始在这里进行冥想练习,直到现在。这个平台是订阅制的,在完成了14天的免费练习后,我选择了69.99美元一年的订阅方式,并且通过他们的官网订阅会比在国内的苹果App store上便宜近150元1,前提是有能支付美元的信用卡。
当然,进行冥想练习也可以不花钱,只是我习惯系统性地学习,并且给创作者付费是我最好的消费习惯之一。
而为什么今年我会从暂停实验室转到Headspace呢?可以明显看到暂停实验室的费用更低,如果你关心的是这个的话。我觉得这跟我在冥想过程中发生的转变有关。
过程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我觉得自己需要给情绪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同时我也觉得只有变得更好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参加了暂停实验室的训练营,选择了正念基础冥想练习和情绪日记书写练习。
一开始就成功了
第一次了解正念冥想,以及学习相关技巧和知识对我来说非常新奇,就像得到糖果的小孩一样。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利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进行冥想然后写下心得体会,晚上睡前按照提示来书写自己的情绪。虽然有时候觉得要认真地把两个练习都做完做好会有压力,但21天很快就过去了,从2020年来到了2021年。通过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填写的心理状态问卷表结果可以看到,我的焦虑值从11降低到了7.8,胜任感从10.8提升到了14.6。每个指标都说明我变好了,可见这一期训练的效果十分显著。
自然我也继续参加了下一期训练营,并相当有自信地选择了进阶的书写练习,也就是CBT书写2,因为我已经变好了啊,我可以胜任任何挑战了。
紧接着的失败
然后就在入营后的第二周,也就是2021年2月初,我又陷入了情绪困扰,开始暴饮暴食,跟朋友聊着天就崩溃大哭。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觉得自己没法把两个练习都做好,就在CBT书写的第9天和正念基础冥想练习的第10天停了下来,没有坚持到第21天。
这里需要说一下,暂停实验室的规则是如果你坚持完成21天的练习,就会把一开始交的100元钱退给你,你可以用这100元继续参加下一期练习,也可以提现。在一期训练营中可以只选一个练习,或者像暂停实验室建议的、大多数人会选的是一个正念练习加一个书写练习,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了正念练习加书写练习,那么在接下来的21天内你就需要保证完成这两个练习,如果只完成一个就不会退钱,但不会有人检查你是怎么完成的,只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就行,随便写写凑字数都行。
不断地失败
在这之后我觉得自己有问题,需要继续解决,需要继续变好。所以4个月后我参加了在暂停实验的第三期训练营,我反思上一次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选择了CBT书写,其实我能力还达不到,所以就回到情绪日记的书写,然后在情绪日记的第6天和正念基础冥想的第7天又停了下来,也是觉得状态不好,做不好这两个练习。8个月后,到了2022年3月末,我又参加了,同样的正念基础冥想和情绪日记,哪里跌到就继续在哪里跌到,这次是在第7天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都觉得很好笑也很佩服我自己,可以一直在同一个地方打转,我想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我给自己涂上胶水把自己黏住,这其中但凡有一丝来自别人的强迫我都能闻到,但就是我自己,只能是我自己亲手打造这个迷宫。
此刻我被自己的执着折服,因为6个月后,也就是去年10月,我加入了一份非常有挑战的工作,得益于它我又来到了暂停实验室门口,我用仅存的智商分析自己当前的状况是不需要更多的挑战了,所以放弃书写练习,就选择正念基础冥想。果然21天后我完成了练习,这是我暌违两年的“成功”。
接下来要怎么做呢?没错,我又可以了,我要进阶。
紧接着两周后(每期训练营之间有约两周的休息时间)我又参加了,这一次选择的是正念中阶冥想。这次差一点点,我在第18天的时候停下来了,因为我不允许自己“造假”。
选择结束
人们常说3年一个周期,7代表一个轮回,去年底我参加了第7期训练营,也算是我认识暂停实验室的第3年。在这次练习中我从第三天开始就没有认真听了,每天都摸鱼式地记录,为了完成打卡,就这样坚持“造假”到第21天,也就是第3个7天,我“毕业”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基于我的生活状态和认知水平,不代表暂停实验室的课程不好,相反我很感谢暂停实验室提供的课程,对一个想要了解冥想及认识自己情绪的人来说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该暂停的时候就要暂停,回头看一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对什么地方有疑惑,而不是基于一些数据或者一张证书,以及别人的建议就继续往下走。睁大眼睛看看自己,也许你跟当时的我一样不停地打转,却还在笑我的愚钝。
开始冥想
我没有放弃冥想,因为在以上的过程中我确实看到了它给我提供的可能性,也让我认识到了活在当下(Being present)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想看看国外的冥想课程是怎样的。在看Tim Ferriss的《巨人的工具》这本书时,推荐了Headspace这个软件,然后我就去搜索了这个网站,开始尝试上面的“Basics”也就是基础冥想练习。
在Headspace重新开始
Headspace没有中文,包括冥想练习的音频也都是全英文。而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借助音频的指导进行对应的步骤,比如一开始我们先深呼吸,然后慢慢闭上眼睛,把注意力转到身体上。虽然我乐于学习语言,但刚开始还是会不习惯,会出现冥想过程中听着听着就去想某个单词或者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了,不过Headspace的音频都是比较口语化,毕竟这不是读书时的英语听力考试,在熟悉它的课程内容结构之后就习惯了。
我的冥想过程就是打开Headspace网站,然后点开今天的练习,完成10至2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次数时间会逐渐加长)的练习后,写下今天的感想。然后再点到我没太理解意思的地方,借助Chrome浏览器自带的“实时字幕”插件,查一查单词,把觉得有意思的句子的原文记录下来。
没有打卡,也没有任务要完成,如果某一天不想练习了我就停下来,第二天再继续,不需要证明自己好还是不好。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我的尾椎骨很疼,每天我都在练习中感受它的疼痛,并尝试调整自己的坐姿来缓解,到第六天的练习时疼痛就消失了,第九天的时候又出现了,而只要我把自己调整到合适的坐姿这种疼痛就会缓解,规律就是出现了就是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姿态。
整个“Basics”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就是“蓝天(Blue Sky)”,我们的想法就像蓝天中的云朵,有时候万里无云,有时候乌云密布,都很正常,只需要知道云朵会出现也会消失。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棒,是因为蓝天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它是自然的,真实存在的,随时随地我都可以抬头望向蓝天,提醒自己活在当下。
往前走
在完成了十天“Basics”的练习后,我又继续了“Basics2”和“Basics3”。
后面两个课程会更细节,“Basics”是建立起一个基础的架构,一个Blue Sky的概念,告诉你整个冥想的过程是什么,我们关注的是什么,让想法来去自由。“Basics2”开始引导你关注冥想为你身边的人和关系带来的影响,这点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是要改善“我”的问题,而那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处于关系之中的,无法独立存在,如果我能通过练习为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那就太棒了,一下子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开阔了。
而到了“Basics3”,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变得更长了,有时候没有听到音频的说话声我还会担心是不是网站崩了,还有无聊和烦躁的感觉。这些感受也是在提醒我当前所面对的挑战,只要像坚持“Basics”和“Basics2”一样,继续练习下去就好,有意思的事情会自然发生。
整个“Basics”系列的课程中,我时常会走神,会想很多和当下的练习无关的事情,也时常感到愉悦,有时候也会什么感觉都没有;有时候觉得20分钟很短,有时候也觉得10分钟很长。
最大的感受是我不需要把自己的棱角磨掉,变成一条流水线上出品的玩偶,也不用一直当不会说话无法表达情绪的小孩,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恩赐。而无论是在哪里学习冥想,去利用10-20分钟完成基于呼吸的练习都不能难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在这十几分钟的状态延续到生活中,所以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练习。
结束即开始
在练习到了第30天的时候后,我写下了这段话:
在不稳定的,时常分心的状态中结束了Basics3的练习,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却再一次感受到了noting in control。我以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事实上迎来的却不是一片祥和,而是更大的挑战,并且这个挑战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结束即开始,蛇头含着蛇尾一样。所以察觉非常重要,是回到最开始的地方了,还是开始下一段更具挑战的旅程,我们可能随时随地都在面对这样的选择,生活就这样展开。
最后,我的冥想之旅结束了,就像读完这样一篇长文一样,结束即开始,我的冥想之旅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