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全网最实用的新机开荒文档...吧?
前言
本文偏向介绍性质,列举我主要用到的电脑端软件以及简要说明使用体验,但是会附带相关软件的详细介绍文章的链接供大家参考。
一点废话
emmmmmmm....Pia!
不小心把罐头打翻,糖水倒在了电脑的键盘上...
好消息是受害者只有 ctrl, shift, CapsLK 这三个键!而且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坏消息是这下粘滞键真的变成了粘滞键,按下去之后要等待三秒才会回弹上来...
于是我把电脑送去某东,某东返厂维修,结果一个月了还没修复,甚至还告知我这可能不在保修范围之内,一问,好家伙,居然需要花费 800+ 更换键盘!他真的,明明可以直接抢,却还要帮我换个键盘,我哭死...那为啥我不直接把电脑换了呢(´; ω ;‘)
因此,这个拖更了一年的文章由于一场意外而终于开始更新。
两个困扰已久的问题...
1、如何预防 C 盘爆满?
新电脑到了,最困扰我的不是需要重新安装各种软件,而是到底需不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纠结这个问题,是因为以往常常遇到 C 盘爆满而导致的电脑运行速度的下降的问题。因此,只要在一开始便解决这个问题即可防患于未然。
众所周知(也许?),硬盘分区是由于机械硬盘的圆盘物理结构才出现的,而如今的新电脑都是固态硬盘(SSD),理论上来说已经不再需要分区了。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不完全需要分区!(参考资料①、参考资料②)
由于在机械硬盘中,外围的磁道速度要大于内围,因此分区可以区分不同磁盘的读取性能。因此有C系统盘、D应用盘、E资料盘...而如今的固态硬盘已经不存在不同分区之间的读取性能差异了,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分区操作。
但是,现在的分区需求源自于系统盘重装时数据的丢失问题。为了避免重要数据在重装系统的时候丢失,我们仍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分区。因此,我分了两个区:系统盘、资料盘。
为什么系统盘给了那么大空间?这是因为我将应用软件都安装在了系统盘中。
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不是说应该把系统盘和应用盘分开吗?这样重装系统就不需要重装软件了呀。
一番搜索后,我了解到这种思路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安装的软件会在 C 盘中的注册表内记载下来,而在重装系统后注册表内的记录也会随之消失,大部分软件还是会丢失或无法使用。
其次,以往我为了空出 C 盘,都将软件装在 E 盘之中,但是查看 C 盘下的 Program 文件夹时发现还是会有软件将数据放在里面,这令我相对困惑...
又是一番搜索,我发现这解释起来好麻烦...软件会将一些应用数据存储在C:\ProgramData
下,应用缓存存储在C:\Users\wave\AppData\Roaming
下,而有一些应用仍会将部分文件安装在C:\Program Files
或C:\Program Files(x86)
下。总之!将需要安装的软件存放在 C 盘,而不需要安装的绿色版/便携版软件存放在其他盘就好啦。(参考资料③、参考资料④)
3)我把软件安装到D盘就万事大吉了!强迫症伤心极了(
而且请注意:并不是你把软件安装到D盘,他就会一直在D盘乖乖呆着,同时也不代表你的C盘就没事了,不管你软件安装到哪个盘,它们几乎都会在C盘相应目录下也创建部分相同文件(通常是Program Files(x86)或是ProgramData(这个是隐藏文件夹)),重复储存文件造成硬盘空间的浪费,因为这是运行所必需的,这也是我建议系统和软件安装在同一分区的原因之一(我直接把你放在你最爱的C盘这样你就不会既占了我D盘又在我的C盘拉屎了)。像微信QQ,游戏存档等等(实际上是几乎所有软件的数据)也都是默认存C盘的,无法改变,如果不备份数据那么只要重装系统就一定会删除这些文件的,只不过微信QQ这类有服务器帮你存着你的消息记录和文件等等(但是时间一久也过期)。虽然Windows系统本身为自己的UWP生态提供了一套选择,但是也管不了人家别的软件(我估计就连这个设置界面都有很多被安排了多分区的小白没有见过)。
---参考资料④
其实我还是有点抱有原来的心理,怕C盘会被占满,所以后来把 nodejs 安装到了 C 盘(因为听说可能会挺占空间的?),虽然需要动手调一下系统环境路径,但是能避免后续的各种问题还是值得的!
然而使用 npm 时,我发现默认路径被换之后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一个个解决,相当麻烦,喜欢折腾的我被折腾到无语了,最后又花了几个小时找资料给改了回去才解决 T^T...
歇下来的时候想了想,Linux 和 MacOS 系统都只有一个盘,安装时只需要负责 YES! 所以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并不会出现那么多伤脑筋的问题。果然,折腾的尽头是默认!(=_=)
因此,不如把 C 盘空间给大一点,直接把软件如数安装到 C 盘,这还能减少我在安装软件时选择磁盘的精神内耗。我只需要将文件存储移动到其他磁盘即可,这样就不会在重装系统后导致数据丢失了〜( ̄△ ̄〜)
当然,这还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我安装了这么多软件,万一真的重装电脑了我还得一个个下回来?
我将所有安装程序整理保留在文件盘中的某个文件夹下,并备份到U盘中,需要时无需下载直接安装,当面安利软件也更方便了(
此外,我们也可以寻求一直自动安装软件的方法一键得到完整的环境,那随便重装系统多少次都十分方便...挖个坑!
移动默认文件夹
工具丢了没事,但是数据不能丢。
你的 C 盘莫名其妙地变红,是因为它是所有软件的文件默认存放路径,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改变各个软件的文件存储位置的话,即便你平时不怎么安装东西到 C 盘,你还是会遇见 C 盘脸红的一天(´,,•ω•,,‘)
C 盘:“╮(๑•́ ₃•̀๑)╭”
因此,移动一些主要文件夹到其他磁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软件都会默认将文件保存到 “文档” 之中,而文档又位于 C 盘,长期的数据膨胀导致了 C 盘空间不足的问题发生。
因此,改变其路径是一个好选择。
将文件存储位置修改到D盘
但是一个个改是不是太麻烦了点?难道每次下载软件都得改一遍?这不是要累死我吗...orz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一次解决所有潜在问题的完美方案 —— 直接移动“文档”文件夹!
但是,不是直接丢到其他盘就完事了!!需要按照下面文档中的操作将这些系统默认文件夹位置改到 C 盘以外的位置即可。(无法移回 C 盘的问题也被总结在了该文档中)
参考链接:如何移动系统默认文件夹
也许你会问:软件设置中的文件存储位置岂不是还得改成新的位置?
其实并不用,因为软件本身会重新定位系统默认文件的位置,因此会自动指向更改后的系统默认文件夹位置。
类似地,我们将其他几个文件夹(视频、图片、文档、下载、音乐、桌面)也从 C 盘移动出来,从而在根源处解决掉 C 盘空间不断增大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program files 文件夹似乎不能这样做!如果你想移动除此之外的其他文件夹,建议试之前先查查会不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后果。
2、解决高分屏的字体模糊问题
此外,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近视是越来越严重了吗...肿么连字都看不清楚了(ノ´д`)
看了一下其他地方,好像我眼睛没事啊...电脑里的字体为什么这么糊啊Σ( ° △ °|||)!!!
这不是图片质量的问题,是界面就这么糊...
经过一番查询了解到:这是 win 端高分辨率屏的通病...是由于缩放导致的问题,是 win 和国产软件不配合解决高分屏适配的锅。
在查阅了 N 多篇文章后,终于发现了一个 2k 屏字体模糊解决方案!
终于...电脑算是可以开始用了。那我们正式开始吧✧ヾ(´▽‘\)
推荐软件名单一览
功能类 | 桌面整理类 | 知识整理类 | 编程类 |
---|---|---|---|
Geek Unistall | MyDockFinder | XMind | Visual Studio Code |
7-zip | 腾讯桌面整理独立版 | Bookxnote | Chrome |
Listary | 火绒弹窗拦截独立版 | Obsidian | Visio/draw.io |
Quicker | Edge | ||
Potplayer |
下面的介绍中我将贴上官方链接。
功能类
1、Geek Uninstall(卸载应用的强大工具)
官网链接:Geek Uninstall
我还记得以往每每想要卸载软件时,我得先打开控制面板,打开程序栏,点击应用卸载,用系统自带的卸载工具进行卸载。每次都要翻,有点麻烦,而且很多时候都会有残留文件,删不干净,很难受 (:з」∠)
啥?你问我卸载软件为什么不是直接把文件夹删了?我....咳咳,这是因为在电脑上安装的软件会将信息写入系统注册表,软件会将一些应用数据存储在C:\ProgramData
下,应用缓存存储在C:\Users\wave\AppData\Roaming
下,而有一些应用仍会将部分文件安装在C:\Program Files
或C:\Program Files(x86)
下,因此仅仅删除一个文件夹会残留大量文件。如果你想把软件安装回来,也许还会发现因注册表上的内容没有被删除而导致的软件无法安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通过卸载操作来删除某个软件!
正好,Geek Uninstall 是一款小巧而又强大的卸载工具!不但更方便于打开和执行卸载操作,而且还能检查是否存在残留文件,并询问你是否删除残留文件,把连根拔除的选择权交到你的手里!
这款软件也只有一个卸载功能...总之,好用就是了!(:з」∠)
2、Listary(搜索电脑里的Everything!)
官网链接:Listary
对于一个健忘症患者,我时常找不到想要的文件,尤其是小而美的微信,每每打开它的文件夹我就脑瓜子疼...如果说知道文件在哪个文件夹倒是还好,要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那可就要麻烦多了,要知道 Windows 自带的文件资源管理器根本就不可靠,查找文件的加载时间都够我把泡面泡好了...苦恼许久之后,终于发现了救星!||ヽ( ̄▽ ̄)ノミ|Ю
Windows:searching...
Everything 是一款能够搜索电脑上所有文件/文件夹的软件!支持正则表达式,模糊搜索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大工具,搜索设备中的 Everything ~
它专精于搜索电脑内文件的软件,其搜索速度非常之快,几乎做到瞬间输出结果。和系统自带的搜索功能对比来看不用说都知道该选谁了吧 ( •̀ ω •́ )✧
但是!今天的主角才不是 Everything,而是 Listary!这是有史以来见过的最强の软件!不吹不黑地说,如果 Everything 值得被每一台电脑安装的话,那么 Listary 应该被直接内置在电脑系统内,值得被每一个人使用!(尤其该替换掉 Windows 那没用的搜索功能...)
相比于 Everything,它的功能超多!作为搜索框,除了搜索文件之外,还能右键直接对搜索结果执行操作,或是返回应用结果而不是快捷方式,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搜索,这可要强大太多了!
你还能自定义搜索源,变成一个查词软件、资源搜索软件... Be anything you want!
想要找任何内容,都只需要一个 Listary 搞定!
在已经打开的文件资源管理器中,我们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查找我们需要的文件,速度也是相当快!
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经常处理很多的文件,常常会打开某个文件夹,而这个文件夹需要在某个软件中打开,这时候需要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再一个个点开就非常麻烦。而 Listary 会在下方直接提供目前所打开的文件夹,点击即可直接跳转,或者点击你已经打开的文件夹,再点击打开文件夹的界面,同样也能直接跳转,相当方便。
它的搜索过滤规则和其他的各种功能等都非常好用...哎呀呀,再介绍下去就要变成单一软件安利了...那对 Listary 的介绍就到这里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篇介绍(之前看到一篇贼好的介绍文章,但是没有记下来T^T)。
3、7-zip(良心应用,真正的小而美)
官网链接:7-zip
史上最良心,最简洁,最小巧,最有用的压缩包管理软件!!!
Windows 官方原本有一款压缩软件十分好用且功能强大!它就是 WinRAR!但是自从被国内某代理商代理之后,广告就出现了...(中国版特供,说好的中国人不坑中国人呢?)
除了 WinRAR 之外,可以与之竞争的就只有 7-Zip 了。(如果对打开压缩包却弹出广告,界面混乱,软件体积大等各种问题而感到厌烦?那么,是时候用 Geek Unistall 卸载它,然后安装 7-zip 或 WinRAR 无广告版!**如果你下载的压缩软件不是这两个的其中一个,那就该换啦~**)
值得一提的是,7-Zip 是开源软件,免费、简洁且功能强大(有很多专业功能,如检验文件完整性等,属于程序猿友好型),甚至下载界面也相当简洁明了,在左上角按照实际情况下载对应版本并安装即可。
根据情况选择下载对应版本
对着压缩包 右键 - 打开方式 - 选择其他应用 - 7-zip File Manager 并在最下面打上勾√,即可设置为打开对应文件格式的默认应用程序(如果没有找到软件,则在更多应用的最下面选择在电脑上查找,然后找到你的安装目录即可。什么?不知道在哪?快用 Listary 找找 ๑乛◡乛๑ )
Win11 最新系统中打勾改为了始终按钮
不过大部分同学只是要一个压缩和解压功能,我就不过多介绍惹 (~﹃~)zzZ
4、Quicker(便捷操作的集合体)
官网链接:Quicker
使用教程:Quicker使用教程
作为一名不怎么合格的计科学子,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时候其实只需要把错误提示复制下来在浏览器中搜索一下就能够解决,但问题是有一些错误提示并不能选取复制,让我很是头疼(/= _ =)/~┴┴
但是!Quicker 中有截图 OCR 功能,只需要快捷键打开 Quicker 并点击截图 OCR,框选需要识别的内容,一通操作之后,很快啊,识别结果就出来了!
然后使用 ctrl+A 全选文本,再次使用快捷键打开 Quicker,点击快搜/ever智识便会弹出搜索引擎所查找到的结果,麻麻再也不怕我遇见 bug 不会修了(๑•̀ㅂ•́)و✧
(ever智识功能还可以自动识别网盘和密码,直接帮你打开网盘链接并填入密码,相当方便!)
这里的截图也同样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它能够把所截的图片直接作为一个置顶窗口显示,在查看代码、临时记录内容、网课等场景使用时直呼过瘾~
此外,Quicker 还有丰富的鼠标手势,使用起来也相当方便...哎呀呀,我又想贴一个介绍文章,内容太多,对着一个软件一直写下去可就要没人看惹。
Quicker 实际上是一个脚本管理器,在这款软件中集成了很多小功能,你可以在他们的脚本网站中选择下载的脚本,无需安装即可使用!当然,默认的也就足够用了。设置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快捷键后就能开启一个很新而又舒适的使用体验啦 (´・ω・`)
如果你觉得这些脚本缺少了某些功能...你也可以自己写一个!Quicker 支持自定义脚本,只要你会,你就能写!
5、Potplayer(最强媒体播放器!)
官网地址:Potplayer
安装教程:Potplayer安装与配置教程(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一般也不用配置什么)
平常我都是使用系统自带的播放器。但是有一次老师发的视频不知为何无法放出声音,非常奇怪...我本以为是自己电脑出了点问题,重启几次后也没有任何改善,而当点开其他视频又能正常播放,满头疑惑 (´;ω;`)
最后找到了 Potplayer 打开这个视频,发现居然能够正常播放!我激动地立刻躺在床上睡一会以奖励自己如此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媒体格式千千万,很多软件并非百分百兼容所有格式(尤其是系统自带的,顺带吐槽一句:为啥 Windows 自带功能这么不好用...)。因此,如果你也有此困惑,来试试 Potplayer 吧!
再贴一个介绍文章,然后溜了ヾ(≧▽≦*)o
超级好用的播放器!虽然我不咋下视频,用得比较少...有备无患?(当然是按需下载啦( ̄▽ ̄) )
桌面整理类
安装了那么多内容...是时候整理一波了!
1、MyDockFinder(MacOS 系统界面爱好者的首选)
官网链接:MyDockFinder
不得不说,苹果的 UI 一直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不管出了什么都会被国内的各大厂商立马跟进...我其实不大喜欢热门的东西,但是 MacOS 的简洁与毛玻璃效果真的深得我心,热爱折腾且极简主义的我还是喜欢 Windows 的自由与 MacOS 的简洁(我全都要!)。
好在 win11 的系统界面更美观了,动画也有改进(似乎有点卡,请工作人员看到后快优化谢谢!),那么只需要安装一个 MyDockFinder 即可体验 MacOS 般简洁的使用体验啦~
效果如下:
怎么样,是不是有 MacOS 那味了?但这可是啥都能干的 Windows 系统~
除了美化界面之外,最好用的就是右上角的功能区啦!我图的是可是它的颜值功能,当然要好用才会被看中~
点击时间,会弹出通知栏。
点击第二个按钮,弹出综合控制台,可以直接调节显示器亮度、声音。旁边的功能按钮也可以进行详细设置,渠道越多越方便的说!
此外就是选择应用图标显示的功能非常好用,挂上自己所常用的后台应用,显示在顶部方便点击就很棒!
当你需要自定义一些设置时,在左上角点击图标右边的文字按钮,选择偏好设置打开设置即可。
功能很多,就不多介绍了,贴两个介绍文章①②供大家了解详细,下一个~
2、腾讯桌面整理独立版(良心软件...?)
官网链接:腾讯桌面整理独立版
每当看着满桌面图标时,我就会感觉非常非常非常不适!每次都要找,还容易眼花缭乱,看着就很累...更何况这样还会占用 C 盘资源,用不了多久就会让 C 盘空间不足而致使电脑运行速度变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桌面文件夹位置解决,不过所有东西都放桌面还是很影响美观emmm)。
有的同学会使用具有醒目的区域划分的壁纸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图标和壁纸融为一体,想使其简洁而又好看。不过我不大喜欢这样,图标数量的不断增加总会让桌面混乱不堪。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电脑桌面不被各种图标占满...那就需要一个桌面整理软件!像极了我每次看见房间很乱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自己动手收拾一番。
自从用了 Listary 之后,桌面就变成了这样↓ 不过一般都会使用双击隐藏得到一个干净的桌面 ( ̄▽ ̄)♥
也许有些同学听说/使用过 fences,或是讨厌腾讯的同学会可能问:为什么要下载腾讯的软件??
腾讯一派的抄袭作风确实令人感到不适,例如这款软件就是“借鉴”了 fences(不过话说回来,用不同方式实现同样的功能到底算借鉴还是抄袭呢...啊,这可真是伤脑筋)。此外,诱导下载也出现在了这个软件的界面之中...
不要点绿色的立即下载,而应该是下面的一行隐秘的白色小字“下载桌面整理独立版”,否则你收获的将是腾讯全家桶...
但是!fences 的价格为 85 元(打折时最低 22 元),而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tx版免费...唔,贫穷的我果然还是白嫖惹 ╥﹏╥(当然,也可以在filecr上试试 fences 的学(po)习(jie)版,能用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软件不但小而美(17MB),而且还自带了 Everything/Listary 的文件搜索功能和壁纸功能(这个可能有点多余),因此还是相当不错哒~
平时喜欢欣赏壁纸,可以双击桌面隐藏所有图标。有频繁打开某个文件夹的需求,也可以直接将文件夹映射到桌面上,不用每次都去打开资源管理器找文件夹啦ヾ(´▽‘\)
3、火绒弹窗拦截独立版(消除烦人的弹窗广告!)
下载地址:火绒弹窗拦截独立版(首次使用请点击文件夹中的绿化)
官网链接:火绒安全(弹窗拦截功能是火绒安全软件中的一个功能,有需要的话下载这个也不错的~)
如果问我什么东西比满屏幕的图标更容易让我血压飙升...那绝对是弹窗广告!每单沉浸于创作时,突然蹦出来的广告总会打乱我的思路。有些软件也会自带广告,常常在桌面右下角弹出,甚至每分钟出现一次,十分令人恼火 (╯`□′)╯┴┴
电脑经常无故弹出广告又不知道怎么治它?那么你可以用弹窗拦截软件治治它!
软件会预置一些屏蔽界面,广告基本就消失啦!
如果说还有漏网之鱼,也可以手动消灭它。使用也很简单,只需要在广告弹出来时,打开软件,选择截图拦截,点击广告窗口即可。
由于我的电脑常年不存在广告...假装这是一个广告窗口,演示嘛,意思到了就好(*/ω\*)
哪里不爽点哪里,so easy!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电脑里全是广告啦!≥▽≤
知识整理类
1、Bookxnote(大纲、思维导图、手写笔记、双向链接...我全都要!)
官网链接:BookxNote
我在看书时会动手标记一些语句,写一点启发或者其他想法。在读一整本书的时候也会试图将内容用思维导图串起来方便记忆。如果有一款软件既能方便地建立思维导图,能插入图片,能点击思维导图跳转到对应位置,还支持手写笔记的软件该多好呀!
然后,我找到了 Marginnote!不得不说太强了,完美符合我对笔记软件的想象!可惜的是只有苹果版本呜呜呜,而且和苹果的产品特征一样,啥都好,缺点就是贵,很贵,非常贵!(没钱好像是我的缺点?呜呜呜...)marginnote 有学生优惠(6折),可以试试...?
不过我只好找其他软件替代惹...最后,我找到了 BookXNote,与 marginnote 功能基本一致(虽然不如人家完美,但是常用功能免费!),使用体验还算不错,很推荐大家使用~
BookxNote 支持 PDF 和 epub 文件,可以标记语句或截下一篇区域作为笔记内容,并且标记的笔记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跳转(也可以把跳转链接取消),这个功能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毕竟我常常思维导图只写大概内容,只有不记得的时候才会翻看原文,支持跳转之后就不需要手动查找,很好用!
此外,该软件还带有划词翻译功能,阅读英文文本时效果不错。
BookxNote 的同步功能可以绑定第三方云盘进行保存同步操作,在移动端上绑定同一个 WebDAV 即可将两端的打通,在哪都能浏览自己写下的内容,很方便的说!
换了电脑之后又得重新标记内容...一定要记得绑定一个 WebDAV 以及定期备份数据,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啊 T^T
然后...丢一个介绍文章,下一个~
2、XMind(有想法?列出来!)
官网链接:XMind
还没有使用过其他的思维导图软件,这里可以理解为我推荐的是思维导图而非软件本身
很多时候,我的思维非常跳跃,通常是想着一个主题时突然想到另一个很好的点子,或者是在构思的时候想到了很多可以写/说/做的事情,无法做到一次性全部详细写出来,想着想着我就开始走神,然后就把想到的东西给忘了...
虽然说大多数时候是在想着一个东西,然后写的时候就突然忘记自己要写什么了 o(TヘTo)
而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帮助我整理思路,记录下所有想到的 idea,以便后续将其扩充为文章,也方便于内容的修改和调整。
笔记的关键并不在于将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在于将内容压缩为适应于自己的简短话语,极大地压缩自己所需要记忆的内容,快速地建立知识库。
因此,其实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在学习时的关键内容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这能够帮助我快速整理知识点,抓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图谱,同时也方便自己下次快速复习或寻找知识点。如果能够与自己的标记结合使用就更好了!(BookxNote 的笔记只能用于标记某一本书中的内容,还是达不到我预期中的笔记软件的效果...因此暂时混用两者进行笔记记录)
其实 XMind 的功能也不止于此,很多高级功能由于自己目前暂不需要因此也就不过多介绍惹。
3、Obsidian(知识互通,思想相连)
官网链接:Obsidian
入门教程:Obsidian 使用教程
一个介绍:玩转 Obsidian
我需要一个软件,它不仅仅是一个 MarkDown 写作软件,还需要能够引用所有我所需要的内容,能够打通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壁垒,能够让我理清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畅通无阻地穿梭在各个相互具有关联的文章中。这其实和我所需要的笔记软件很像,他们之间不同的是,笔记软件记录的是我所学,而写作软件记录的是我所想。
在众多的 MarkDown 软件中,我的目光停留在了 Obsidian 上。
Obsidian 整体界面十分简洁,颜值非常高!社区也有很多主题以供选择,对于喜欢自定义主题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
它能够实时预览你所编辑的文本,这一点与 Typora 的功能是一样的,但是 Obsidian 免 费!(Typora 为 89 元买断制)
但是!这就结束了?要是这么普通的话,也许我就不会注意到它惹~
Obsidian 还具有文章之间的双向链接功能,将多篇文章串连起来,形成一种很新的浏览体验!一般的单向链接只能从 A 跳转到 B,而不能从 B 跳转回与之有关的 A,也就是只能知道 A 是与 B 有关的,但是 B 并不知道 A 与它有关。知识是嵌套的,我们通常是学完某一些知识后才开启下一个学习阶段,利用上一阶段的知识来开启下一阶段的内容。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内容之间的嵌套关系,我们将很容易地自上往下回忆已学知识,或是自下往上学习新的内容。
我在临时抱佛脚学习期末考试内容时,并非把全部都学习一遍再开启后面的内容,而常常是写题时发现某一点不能理解后才翻回前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如果题目能链接知识点,知识点能链接题目,岂不是就能够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更方便地补充知识并立即应用,也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举一反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也有链接,不就能够更方便地查漏补缺?
书上也有很多引用定理的时候,每看到“根据xx定理”,我就得往前翻,看看它引用的是啥...那如果我能够直接转跳,或是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显示,不需要的时候隐藏,那该多好啊?
而且而且,当我们已经写好了知识点,那么我们在写题目总结的时候如果能够直接引用到自己已经写好的内容将会相当方便,也更易于复习~
正好!Obsidian 就拥有这样的功能,能够做到非常方便的链接引用,在写笔记时能够做到想到自己写过内容就直接随手引用的感觉真的很棒 o( ̄▽ ̄)o
而且按住 ctrl 并将鼠标停放在链接处时会出现对应链接文章的显示框,方便回顾浏览,无需打开新的窗口。这个功能我打十分!!!
写到这里,就有很多想写的内容...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讨论惹。(这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挖坑了ヾ(≧▽≦*)o )
与此有关的另一个独特的功能 —— 关系图谱。这个功能能够显示所有文章之间的链接关系,让你一目了然目前在某一领域上的进度,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自己挖了哪些坑还没有填...(在填了在填了,新建文件夹 XD)
人家的知识图谱 ↑
很早之前就接触这个软件了,但是寒假才开始学习使用...啊,一定开始每周更新的说!但是这种体量的软件推荐文章还是一个月最多写一次吧 T^T
我的知识图谱 ↓
创作,需要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直接丢在一个地方,像积木一点一点地搭起来,像桥梁一样一段一段地连接,就能打造出一个优秀的作品。在最新版本中,Obsidian 增加了 Canvas 功能(可以理解为画布),可以将你的想法、你的发现和各种资料丢在上面,并相互连接起来,这样就很方便地看懂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啦!
而如果一款软件带有插件功能,那么它一定会逐渐变得强大,而 Obsidian 就具有有这样的潜质。插件能够让你手动添加各种新功能,将自己想要的东西统统加入进去,一通操作之后将成为你的专属创作软件,可玩度我打十分!
原文文章链接:Dataviewjs的奇技淫巧
这是 Obsidian 众多插件中的一个,可以实现使用 js 编写代码插入在文档中直接执行,组成一系列非常便捷的功能。不得不说,
这太酷了!很符合我对写作软件的想象!我看完之后立马上手写了个 Hello World!
或者像这样玩出花来,感觉 MarkDown 界的天花板就要诞生了...不过作为一般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使用就已经很不错惹,折腾比较适合于闲着没事干的我同学~
插件推荐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449575
这一切都可以方便地在软件设置中的第三方插件下载,非常很好用!只不过对不会魔法的麻瓜们不大友好...不过安装这个插件之后麻瓜也能直接下载!
唔,一不留神写得有点多...欸呀呀,这里怎么掉下来了一个安利文章...?那我...跑咯 ε=ε=(ง ๑╹ω╹๑)ว
4、Edge(不再是浏览器下载器!)
官网链接... 似乎不用了,Windows 自带 Edge 呀 o( ̄▽ ̄)o
众所周知,IE 作为从来都只是一个浏览器下载器的浏览器来说,在它推出之时是很强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落后,大家不得不放弃使用,转而寻找其他替代品。
还记得以前都是用的 360 安全浏览器、360 极速浏览器、QQ 浏览器、猎豹浏览器...但是大多都有主页捆绑,此外体验也都不怎么好。(啊?为什么不用 Chrome?小时候的我不知道啊...)
微软在经过这么多年后,终于推出了 Edge 浏览器!一改曾经的面貌,功能性极高!
微软的每日一图质量非常不错,开启之后可以每天看看有什么新鲜图片,美学经验 +1 的同时也能美化界面。
虽然 Edge 开始界面虽然依旧有着烦人的内容...不过设置一下之后就能关闭~
那如果搜索引擎、网页、视频网站有广告的话怎么办?
用没有安装插件的 Chrome 演示一下,可以看到百度页面排名前几都是广告,右侧也有
黑暗降临游戏等广告。
很高兴的是插件商场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失去了插件就像西方失去了耶路撒冷,无需魔法,非常方便。有插件的体验会提高贼多!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那么你打开浏览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下载 AdGuard 插件,直接根除掉所有网页广告,相当舒爽!如果还有漏网之鱼,也可以通过手动屏蔽的办法消掉。
使用 AdGuard 之后,那些广告全部消失啦,再也不用担心一搜生病就是癌的情况惹~
手动消除讨厌的元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常有用的浏览器插件,例如 Tampermonkey,谷歌划词翻译等,可以看看浏览器插件推荐文章。(一般来说也不需要安装多少插件,按需啦~)
如果微软的插件商店没有你想要的插件的话,由于 Edge 是基于 Chromium 内核打造的,并且做得很好,因此可以直接在 Chrome 的衣柜应用商店安装插件。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则是集锦功能,它能够帮你收集你所需要的页面,需要的时候再打开。这对于资料收集整合来说非常方便!将找到的资料放入一个集锦中,总结时再打开使用。或是把一些相互配合使用的网站打包为一个集锦,下次使用时直接做完整体打开,方便开展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比较有意思的是,集锦会按照网页分组标记颜色,能够很方便地识别哪些是自己在弄的东西,不会搞混网页。(配合垂直标签页食用更佳!)
还有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它真好 ♪(´▽`)
对了,最重要的一点是 Edge 浏览器不但可以浏览 pdf 文件,还支持手写标注,非常好用!如果你的电脑是二合一笔记本或者有一个可用手写笔的便携屏,学习体验会大幅提升。
平时使用 TNTgo 配合着 Edge 进行学习,很好用!
Edge 浏览器毕竟是微软家的,无需魔法即可登录账号,很方便于同步账号信息、收藏夹内容和已下载的插件,非常棒!体验一下就拉上去了!
此外,Edge 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值得探索...哎呀,这个是啥?好吧,溜了溜了~
编程类
作为程序猿,电脑里当然得有编程软件 T^T
1、Visual Studio Code(万能の编辑器)
官网链接: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的大名也许大家都有所耳闻吧!什么?没听说过?那那那...现在你已经知道了o(´^`)o
简单介绍一下 VS Code,它其实是为前后端开发而生的,只不过恰巧还能写其他代码,而它的轻便、颜值、简洁以及丰富的插件支持让它变得非常全面和有趣,所以大家都开始用它整活开发。
VS Code 能做什么呢?什么都能!无论 C, C艹(指C++), C++++(指C#), python, java, 前后端...在配置好环境之后都可以在一个编辑器中解决!因为插件的存在,你甚至能够在 VS Code 中写 MarkDown、思维导图、画流程图...总之就是非常可爱强大!极力推荐!
说起来,安装了 VS Code 之后,其他的集成开发环境基本就没打开过了,除非 VScode 里实在没有我需要的功能才会使用其他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注意的还是挺多的...Σ(  ̄д ̄;) !!!
首先,因为这只是一个编辑器,而非集成开发环境(IDE),因此没有内置的编译器,需要自行下载。
文章推荐:什么是编辑器、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
如果你需要编写 C/C++ 程序的话,你需要 WINGW 安装编译环境:WINGW安装教程在这。
在 VS Code 中调试 C/C++ 还是需要一点配置的,参照这篇文章操作即可。
① 注意!被调试的程序及其路径上的所有文件夹名都不能带有中文,否则会报错无法调试。
② 若在写 C++ 时使用
#include<bist/stdc++.h>
报错找不到文件,则参考该文档解决。③ 如果使用 scanf 等函数出现 warning 警报时,在程序开头添加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即可解决。
Java 和 Python 的安装教程:Java安装教程、Python安装教程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乱码了。还记得有一次写大作业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注释,我在 Visual Studio 中写得差不多了,突然想要在 VS Code 中试试手,所以改用 VS Code 打开并修改了代码,改的时候还没发现什么问题,保存关闭修改另一个去了。但是!整体改完之后回来运行发现 全 乱 码 了!我的天哪...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T^T...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才恍然大悟,一搜发现原来是因为 Visual Studio 的默认编码是 gb 2312,而 VS Code 的是 UTF-8!!我哭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常见编码有:GB 2312,GBK 和 UTF-8。(注:GB 是我国中文字符国标;GBK 中的 K 指的是对国标的扩展)
如果同学们以后遇到乱码情况,可以参考这个办法进行解决。
既然都说了 VS Code 有众多插件,那么话不多说,赶紧来看看!
极力推荐的是 Competitive Programming Helper 插件,配合浏览器中的 Competitive Companion 插件(似乎在 VScode 中安装 CPH 后会自动在浏览器安装 CC?),点一下即可完成题目样例的输入!不需要自己一个个输入,也可以同时测试多组样例,非常方便!
右上角点一下,VScode 就会跳出程序类型选择(c, cpp, py, java..),选择之后就能编写程序并运行测试啦 ↓
另一个极力推荐则是 Code Runner 插件,一键运行程序,不用手动打代码编译运行,极大方便于各种作业。(按钮也就是右上角那个三角形 ↑)下载后,想要支持输入的话,需要通过设置把代码放到 VS Code 内置的 Terminal 来运行。选择 文件 -> 首选项 -> 设置,打开 VS Code 设置页面,搜索并勾上 Run In Terminal 选项。设置之后,代码就会在 Terminal (终端)中运行了。
如果想要在电脑终端中运行,则需要再将 C-cpp-compile-run: Run-in-external-terminal 这里选上则是控制台输出,不选上则为在 VS Code 的终端输出。然后再将下面的代码复制到 .vscode 文件夹下的 setting.json 文件中。
"c-cpp-compile-run.run-in-external-terminal": true, //是否为外置控制台输出
"code-runner.runInTerminal": true, //运行在终端
如果你正在学习编写网页,那么 Live Server 插件可以帮助你实时预览代码的变化对网页的作用情况,对前端试错非常友好。
如果你想让 VScode 的主题更酷一些,那么可以选择 One Dark Pro 插件,其所配置的代码高亮很合理,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如果你想让 VS Code 做更多的事情,也许你还能下载 MarkDown All in One 为它增加 MarkDown 编辑、预览等功能;draw.io Intergration 插件能够帮助你方便地制作流程图并导出图片...或者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顺便说说,自打 Win11 支持 Linux 子系统(WSL)之后,可以直接在 VS Code 连接 Linux 子系统进行开发,工作学习一个系统全搞定,给微软点赞!(未来介绍 WSL!)
2、Chrome(喜报!你的电脑中 Chromium 内核应用有...)
官网链接:Chrome
Chrome 的功能大部分和 Edge 相同,就不多介绍了。
值得一提的是 Chrome 有的 Edge 都有,Edge 有的 Chrome 不一定有(
但不得不说是真的好看!可惜我已经选定 Edge 惹~
但是推荐它,是因为 Google Chrome 简洁颜值高完全符合 Web 标准,非常适合前后端开发。没几天就会推出新的版本,更新速度比微软更新系统的频率还高...
Chrome 的内核 Chromium 也是非常棒的,常常被用去做各种开发。由于基于 Electron 开发太方便了,所以就变成了这样 ↓
喜报!你的电脑上全是浏览器!(悲)
Chrome 浏览器用于开发很好,当然作为主力浏览器也是相当香的!这可是经过了微软官方认可的(雾)
事实上,我平时还是用的 Windows 自带的 Edge 浏览器。Chrome 的插件商店需要魔法的力量,因此不怎么方便,一般不用,除非 Edge 出什么毛病了才会用到。(其实 Edge 还挺好用的,Chrome 更吃内存,对低端机不友好)它更新的频率贼高,也是我弃坑的原因之一...
3、Visio/draw.io(流程图绘制工具)
流程图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说起来其实我一般不咋用到流程图(至少目前是),但是作业、论文总是要求你嵌入流程图到 Word 文档中,那只好备上一个咯...
首先是 draw.io,因为它免费!而且功能也不差,很好用!它在 VS Code 中有 draw.io Intergration 插件,如果你有 VS Code 了的话可以直接安装插件画流程图,无需安装客户端。(当然,客户端的功能更全,插件的基础功能也够用)
它可以直接导出流程图的 png、svg 等类型的图,非常不错,写作业的好东西!
但是为什么我也推荐了 Visio 呢...这就不得不说说那件离谱的往事了emmmm
有一次改论文,老师要我们绘流程图,我们首先是用 VS Code 上的 draw.io 插件画完直接截图复制到 Word 文档中,老师说不行,要清楚一点。然后我下载了 draw.io,将流程图通过这个操作嵌入到了 Word 文档中,看着还挺清晰的!随后几天没有消息,本以为就过了,没想到老师要求必须是矢量图,不能是图片,一定要直接嵌入到 Word 文档中...进行一番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只有 Visio 才能把流程图以矢量图的方式直接嵌入到 Word 文档中,而 Visio 的价格是...
谢谢...明明可以...却还...我哭死...
嗯...好在我一番操作猛如虎搞定了安装并成功重绘完成了...看大家情况吧,我的经历就是这样 〒▽〒
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