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陷入过“该聊点什么但却不知道聊什么”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老社恐人,我倒是遇到不少。比如:
过年的时候,一些不太熟悉的亲戚来家里,而爸妈又刚好不在,这时把茶泡好之后,我就不知道该讲点什么了。双方默不作声,尴尬到可以扣出三房一厅。
新入职跟同事去聚餐或唱K,自己坐在一角,感觉应该跟身边的同事聊点什么,可又张不开嘴。
还有过于热情的新邻居,端着西瓜来串门,礼貌性打招呼之后,就基本都是他问我答,气氛尴尬。
如果你也不是一个擅长闲聊的人,那么可以一起来读读这本《“没话找话”指南》。读完把里面的技巧用起来,不至于说秒变社牛,但应付一些尬聊场合,还是可以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卡萝尔•弗来明,是美国西北大学语言沟通障碍学博士,被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聘为沟通顾问,有30余年的沟通指导经验。
在《“没话找话”指南》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12条基本原则和8套进阶策略,用简明的话术技巧,搭配丰富的情景实例,让我们有效提升闲聊能力。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书中的一些干货。
1.难题分解
书中分享了一个“ARE”原则,挺有用的。即“锚定、表达、鼓励”原则。
作为一个老社恐人,在一些陌生场合,开口说第一句话是很难的,更别说侃侃而谈了。想一下,从古至今在解决难题这个事情上,人类有一个惯用手法就是:拆解。
即: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大步骤拆解成小步骤。只要步骤足够小,就算能力再低,也能够得着。
在解决沟通这件事上,本书的作者思路也是如此,她把“闲聊”这个事情,拆解成3个步骤:锚定话题、表达观点,鼓励回应。具体起来就是:
1.选中身边的事物,引出中性的话题。
2.根据选定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结合话题提出的问题,鼓励对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个例子:新邻居突然来串门,实在不知道聊什么,可以从天气开始。天气是一个很不错的
1.通过“今天天气真好哦”这句话来锚定“天气”这个话题。这时对方可能会附和一下,然后抛出其他话题,你可以顺着聊下去。当然,对方也可能会附和一声就结束。没关系,天气只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话题引子,你可以开始第2步。
2.然后说一点自己和天气这个话题相关的个人信息或观点,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我经常会去海边公园跑步,那边的日落挺好看的”。这里主动透露出一些的个人信息,有利于建立信任感,既是一种礼貌,也是谈话的推动器。因为话题可以继续聊天气,也可以聊聊海边公园,比如在哪里怎么去,还可以变成聊运动,比如天气好的时候喜欢出去运动吗。
3.结合你在第2步透漏出来的个人信息,适时向对方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对方回应,比如:你去过海边公园吗?或者你平时喜欢运动还是宅在家里吗?
2.一开始聊什么样的话题更安全?
“ARE”原则的第一步是锚定问题,但对于很多社恐来说,就是临时憋不出一个可以聊的话题。
作者指出:闲聊不“闲”。对于不擅长闲聊的人来说,不要指望自己临时想到什么话题,而是提前做好话题储备。
在准备话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中性且简单”的话题,最好是与闲聊双方无关,但出现在大家身边场景中的事物。这样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安全,又比较容易引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想。比如:今天的天气真好、这幅画看起来挺有趣的、这个蛋糕吃起来真好吃、今天这个场地布置很特别。
3.如何表达会更好?
在第二步表达观点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一是不要长篇大论。担心控制不住,可以在聊天之前默念几遍。
二是要给对方制造回应的机会,适时抛出问题,不要只顾自己输出。
三是尽快讲出重点。每次发言控制在1分钟以内为佳。
四是通过表情观察对方是否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如果对方不感兴趣,请及时停止。
4.如何鼓励对方表达?
当我们锚定了话题,希望对方表达观点的时候,可以用适时抛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对方也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里的关键就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比如体育记者采访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时候:
封闭式问题:“本赛季你的球队有信心夺冠吗?”
封闭式的问题,容易得到“是或否”的答案,这样容易把天聊死。
开放式问题:“你觉得,为了夺冠,咱们球队今年还该在哪些方面在努努力?”
开放式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多维度的展开,而这些展开,又可以成为下一个话题。
好的,以上就是关于《“没话找话”指南:给社交别扭人的破冰实操话术》这本书的分享。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闲聊的能力,不妨看看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干货,比如聊天中用“SOFTEN原则”让你在闲聊时显得更亲切和真实。当然,除了干货,还有很多案例分享,可以帮把我们更好的理解并真正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