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产力流程上,便签这个纸质工具,一直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数字化方式,最近找到了一个神器,「post-it」让这个拼图终于补上了,而且远远超过我期待,真香到已经强行安利身边的朋友一圈了。
首先要推荐一下便签,这是我使用最久的一个工具了,公司的桌上和家里都固定会有一些便签。
什么场景下会用它呢?今天必须完成的事情,都会写在便签上,贴在显示器下方。在接电话、或者在线会议、或者临时想起来什么事情,导致接下来有一些临时插入或者后续要跟踪的任务,最方便的动作,也是拿便签写下然后贴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这些动作用便签完成是最流畅的。
另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是,需要整理思路或者结构的时候。一个便签就是一个小模块,在写便签的时候,天然地就会要求自己独立和简洁。穷举所有的思路之后,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局,同时也很方便地调整顺序和关系,是金字塔原理的绝妙搭档。
之前我有试过用看板类工具和mac自带的便签软件,试着把便签换成数字化工具,但是这些工具都前置性动作太多了,可以替代一部分功能。但始终没有便签的便利、流畅和自由。
直到我用上了3M公司自己研发的软件「post-it」,得说还是3M懂便签啊!!
作为软件,它是一款完全免费的软件,而且多端同步,iphone、ipad和mac流畅互通。导出格式多,数据安全,迁移方便,可以导出自己软件的看板格式以及trello、miro的看板模式,还可以导出pdf、png、text、ppt、excel,以及打包图片的功能。还有一个协助功能,我只是看到,还没有使用,暂时没在我的生产流中。
作为数字便签,它可以生成无数个的看板,看板里面又可以无限生成组,组内便签可以流畅地不断写入,然后自由地调整位置,以及在不同组间流动,这就很完美地替代了纸张便签用来整理思路和结构的功能。
超出预期的部分,是给到了纸质便签没有的功能。
第一个是随时改便签颜色和尺寸大小,这样可以用颜色和大小进行进一步区分。例如我用它来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会把关键词、问题和思路等线索性和结构性的笔记用一个颜色和最大的尺寸,支撑性或者启发性的笔记统一用另一个颜色和小一点的尺寸,自己的思考或者作者提到的其他书籍资料等用其他颜色。最后再整理的时候,这些区分可以比纸质便签更加清晰。
第二个是,可以手写,也可以打字。手写的便签还有识别生成文字的功能,但这张识别并不会替换掉手写,只是在逐一看单张便签的时候,点击后在便签下出现,并且是可以修改的。在导出text和excel格式,导出纯文字,也是非常舒服。
第三个是,导出pdf的时候,整个看板上的便签都非常清晰,很适合分享和留存,纸质便签如果拍照留存,就很难兼顾文字清晰和结构全景两个需求。另外也有导出单张便签的功能。
最后的惊喜是,它和纸质便签是打通的,如果使用3m官方的便签,用软件的拍照输入功能,它可以拍照识别单张便签,也可以识别整理好结构的多张便签,连便签颜色都会复刻到选定的看板里面。变成数字便签后,享受前面提到的所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