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在一台 Windows 电脑上写这篇体验文章,而掐指算算,我的上一台 Windows 主力电脑还是八年前的 ThinkPad X220,那时候为了挣钱养活少数派,我要经常出差去给传统企业做培训和咨询服务,有一台轻便的、耐造的笔记本电脑,堪称我的贴身秘书,我后来还给小黑换了一个三星的 SSD 硬盘,性能和速度又上了一个等级,前后用了三四年时间。
Surface Laptop 5 的硬件水平
2016 年之后,少数派渐渐稳定下来,网站上关于 Mac 系统的内容越来越多,感觉我也不能过时,于是开启了 MacBook 的时代,超便携的 12 寸打动了我,也开始忍受弱鸡的性能。至此,我就很少接触 Windows 电脑了,趁着这次体验全新 Surface Laptop 5 的机会,也许我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吧。
2017 年 5 月,也是我转用 MacBook 一年之后,微软发布了第一代 Surface Laptop 笔记本电脑,显然,这是微软给自己定义的一个标杆笔记本产品,铝合金的面板材质,加上 Alcantara 的创新内部饰板,多彩的颜色选择,有设计,有质感,给其他 Windows 笔记本厂商指引了方向。不过作为 Surface 家族的一员,从第一代 Laptop 开始微软就给它加上了可触摸屏,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这块触摸屏日常使用也能发挥不少作用。可惜我还没有习惯笔记本触屏这个模式。
不过「软式通病」在整条 Surface 上体现的淋漓尽致,Laptop 系列的后续几款产品外观变化也都不大。不过对我来说 Surface Laptop 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我这次体验的是 Surface Laptop 5 的 15 寸顶配款。虽然配置看起来是对标的是 MacBook Pro 14寸,但考虑到屏幕、接口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实际价格还要更便宜。依照惯例,我们先来看一下我手边这台 Surface Laptop 的实际配置吧。
- 处理器:Intel 酷睿 i7-1255U,2 个性能核心,8 个能效核心,这个配置对付日常的办公需求绰绰有余
- 屏幕:15 英寸的 2.2K 高色域可触摸屏,支持电磁笔
- 扬声器:有杜比全景声认证,且隐藏在键盘下方
- 接口:1 个 USB-A 接口、1 个 USB 4/Thunderbolt 4 接口、1 个 3.5mm 耳机接口以及一个 Surface Connect 接口。
软件方面则配备了同时内置了 Windows 安全中心,从我以前的经验来看基本不需要再装杀毒软件。
刚拿到手我就被它的厚度和重量惊讶到了,为此我也进行了简单的外观尺寸对比,没想到这台 15 寸的 Surface Laptop 5 甚至比 MacBook Pro 14 寸还轻薄了不少,可见微软在硬件设计和制造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对于重回 Windows 生态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一些极致配置上,MacBook Pro 依靠其软硬一体的整合能力,包括定制优化的 M1 Pro/Max 芯片,更高分辨率的视网膜屏幕,特别是针对影音设计工作者的需求,依然具有独家优势。
Windows 11 系统的新印象
拿到电脑之后,我还专门发微博问了大家,如何评价一款 Windows 电脑是否好用?评论里大多是一些调侃,当然这也是以往的 Windows 生态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但我实际体验下来,Windows 11 的稳定性和交互已经非常完善了,就算我在 MacBook Air 上来回切换使用,也没有感到明显的割裂和不适。
比如任务栏的自定义空间更大了,这感觉就跟 macOS 的底栏很接近了,同样都有小窗口的预览功能。状态栏也更加美观,进行了图形化的显示,常用功能都很清晰明了,也有基本的自定义功能。
在多窗口布局这块,Windows 反而更实用一些,做了一个贴靠布局,就是拖拽任务窗口靠近屏幕顶端,即可快速选择不同的窗口布局,更方便你进行多任务协作,比如我一边写稿,一边找资料,就可以更好的利用多窗布局,减少切换频率。
上周给客户做少数派结构展示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功能,我将少数派网站的业务模块,开了四组浏览器窗口,并把四组进行排序,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一个打开全屏展示,体验效果很好。如果日常外接更大的外接显示器,对多任务状态更友好。
在我使用 Surface Laptop 5 的这段时间,没有出现大家吐槽的更新和蓝屏问题,有更新会在后台等待用户去选择,更新也是正常重启的状态就可以了,但需要更新的组件确实会多一些,这也跟 Windows 的开放有关系。
如果想了解更多 Windows 11 的系统变化,大家可以去追一下编辑部的这篇文章 。
续航方面,官方标称最高是 17 小时,但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下,跟电动车的 NEDC 差不多,我在办公室都是接着带供电 C 口在用,所以感知不明显,周末带到外面试了一下,主要是网络浏览和在线文档操作,估计 9-10 个小时,如果满载打游戏那就是另当别论了,至少再折损一半。
文件同步的意外惊喜
因为之前一直都是苹果生态,所以大量的照片和文件,都在 iCloud 云端,在新的电脑上工作,难免会调用这些文件,以往可能要依靠浏览器登陆,体验非常差。
没想到苹果竟然在 Windows 商店里上架了 iCloud 同步工具,安装登录之后,云端的照片就进入了 Windows 的照片库,MacBook 上的文件,也变成了 Windows 的系统文件夹,并且自动保持同步,这实在是太方便了,两家巨头是竞争对手,以往是很难这样开放融合的。
而且,你可以直接在 iCloud 文件夹下面新建文件,或者拖过去,那你的 Mac 和 iPhone 端都会获得同步,并且速度相当不错。还能直接编辑和检索相册里面的 iCloud 照片,这大大的打破了系统之间的隔阂,感觉已经很无缝了。
最近几年,微软 Office 的 iOS 和 Mac 端也是越来越好,而 Apple 也开放了用户资料的同步能力,接下来能把 Apple Music 的客户端也做出来就更完美了。
如果你是使用安卓手机,那跟 Windows 系统的互通性更好了,目前各家安卓厂商,都会优先适配 Windows 端的软件和同步,适配 Mac 端就比较少了,目前好像只有 vivo 家的量子套件做了。
终于可以畅玩帝国时代了
如果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游戏,那必然是《帝国时代》了。
帝国时代 2,陪伴我度过了数年时光,97 年发布第一代,98 年在网吧里第一次上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游戏里蕴含了治国平天下的男人情怀。之后的许多年里,从同学到朋友,从朋友到同事,总会找机会凑在一起联机对战,经常是杀个通宵。
跟 CS 之类即时对战不同,帝国时代是偏向真实的策略游戏,考验的是玩家的思考和协作能力,一方面是资源采集,一方面是入侵和防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后续发展造成影响,不同性格的玩家,则有完全不同的打法。
拿到 Surface Laptop 5 之后,我立刻去商店里购买了《帝国时代 2》的高清重制版,所有显示设置拉满,开始了“建筑工、有何命令”的青春时代。这就是微软在经典游戏领域的积淀,在 Windows 生态里,也能获得最好的体验。
我也尝试购买了更耗费资源的《帝国时代 4》,毕竟不是高配游戏本, 内存还不够大,现有配置的 Surface Laptop 5 还是很难撑起更好的画质和流畅度的,不过我也更喜欢纯粹真实的 帝国时代 2,现在随时都可以畅玩了。
仍需改进的一些细节
接口确实有点少,Type-C 接口是可以同时供电和连接显示器的,所以,我可以跟 MacBook 共用一套桌面系统。 但想再传数据,就只能用 A 口了。
另一侧是微软专门的 Surface Connect 电源接口,是一种磁吸接口,类似 MacBook 的 MagSafe,但我想带着官方的大电源,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个 Surface Connect to Type-C 的转接头,如果 C 口被占用传输数据,依然可以用常见的 C 线给电脑保持供电。
体验小总结
整体来说 Surface Laptop 5 已经做到了 MacBook 系列的外观精致感,让我这个苹果用户对 Windows 电脑的印象大有改观,特别是 Windows 11 的美观和流畅度,超出预期的云端文件互通能力,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用户来说,基本可以随意切换主力机了,而在游戏的适配性和娱乐性上,Surface Laptop 5 还要更胜一筹。
微软家毕竟走的是开放路线,能整合各方面的软硬件资源,做到今天这个体验,我觉得是相当不错了,值得换电脑的用户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