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也许你没听说过,也许你听说过——但觉得是耸人听闻。不过我相信中高度近视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用眼健康有着更多的关注,在各种冷热知识乱飞的今天,你可能在某些平台刷到过类似,或者关注过这样的信息:高度近视患者,都面临着视网膜健康的风险。

在前天我还觉得这样的事离我一个27岁的年轻人未免太过遥远,然而现实很快让我意识到,这样的风险确实存在于每个年轻人身边。

我的情况

我是一个受肥胖困扰的IT工作者,日常与屏幕相伴是我的习惯,左右眼分别有着400度和500度的中高度近视,随着领导封山育林的任务下达,我开始了我漫长的减脂缩腹之旅,当然这不是重点。在上周日的一次运动中,我随着健身环上下飞舞,汗如雨下,突然右眼角余光闪过一个黑影。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下意识以为是墙角掠过一只小强,没有在意。

周一早上蹲坑的时候,眼角又有黑影闪过,经过几次对比尝试,我意识到这是飞蚊的症状,并非什么小强。我从初中开始就隐隐约约有飞蚊症,习惯了也并不在意,但这次眼角的黑影有点过于大了,我觉得还是要去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一下比较保险。

第一次就诊

这是一次踩坑之旅。我们当地有一家较大的知名眼科专科医院,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是一家「莆田系」。所以我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求医,顺便考察下这家医院的靠谱程度。

我约了周一上午的专家号,到地方之后先按照医院流程测了视力和眼压,由于周日晚上失眠没有休息好,我还觉得眼睛肿肿的眼压有点高,但事实是我多虑了,左眼眼压16.8,右眼16.9,还算正常范围。

接着就跟医生描述了下我旧有飞蚊的症状,以及右眼角余光能看到较大黑色漂浮物,希望能做个标准的眼底检查。医生听完之后大手一挥,让我去先照个B超和做个眼底照相。

眼部B超的环节并不是很舒服,医生捅得有点用力,将液体挤进我的眼皮不少,我擦了很久,B超的结果是「双眼玻璃体内见点状回声,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动度及后运动(+)」。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玻璃体内有浑浊物,在眼球运动停止之后浑浊物仍会漂浮运动,是典型的飞蚊症象征。但B超结果并未见异常流血信号,所以我担心的视野是由于出血遮蔽,到这里已经被否定了,但B超结果同时显示了我的双眼轴分别是25.7mm及25.8mm,相对于成年人正常的22-24mm,已经是有点形变了,这就增加了视网膜变性或孔裂的风险,因为视网膜是不会跟着玻璃体形变的,当玻璃体变形的时候,就有可能扯坏视网膜,从而造成视力风险。

接着我做了贵到离谱的欧宝激光眼底照相,打印出了两张我美丽瞳部的倩影,这个我看不懂,医生严肃着看着这俩彩色照片,跟我说我右眼倒是没啥事,看不出有啥问题,但左眼的视网膜已经发生了霜状变性,需要做激光光凝。

我一听当然不乐意了,捏麻麻的,我来查右眼,你看不出啥问题就算了,你还要激光射我没啥症状的左眼,扭头就走。

这次眼部B超+欧宝眼底检查总共花费440余元,无果。

第二次就诊

时间来到周二,上班盯着屏幕看着看着,总会被眼角余光黑影干扰的我,心烦意乱,不得不说昨晚眼科医院医生的「视网膜变性」还是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点疙瘩,但我对莆田系又无法做到全盘听信,于是我决定,换一家公立三甲医院的眼科,再查一次,比对两家的结果再做判断。

于是我来到公司附近一家较为知名的公立三甲,挂了眼底专科病门诊,见到了我今天的主治医师——陈医生。

由于来看诊属于临时起意,我昨天的报告放在家里,我只得将昨天的情况大致和医生描述了一遍,陈医生了解情况后,首先提出质疑,视网膜蜗牛状变性(也就是所谓的霜样变性),属于较为稳定的变性,一般会采取较为保守的观察治疗。但由于我没带昨天的检查报告,他提议我花13元做一次裂隙灯下眼底检查(视网膜镜),我一听这跟昨天的价格比起来简直划算到爆炸,就同意了(不是)。

视网膜镜相比起欧宝的全自动激光扫描建模,是比较依赖医生人工手段检查的,所以陈医生先是给我滴了散瞳药水,同时让我先去做一次眼部B超比对结果。这里要夸下这家医院的B超医师,温柔似水,眼睛一点不适感都没有,好评。B超结果和昨天的检查结果一致,并没有发现什么很大的问题。

但散瞳状态下的视网膜镜检查结果却让我紧张了起来,首先是昨天「没什么问题」的右眼,在陈医生的观察下在三点钟方向就发现了一处霜样变性,这昨天并没有提到,但陈医生觉得这程度可以保守观察,并不需要治疗;左眼的部分却让陈医生反复确认了好几次,我惴惴不安开口:“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陈医生又看了几眼,很肯定的跟我说,我的左眼一点钟方向并不是所谓的霜样变性,而是出现了一个小干孔,干孔周围有火山口状的浅度脱离,需要马上做激光手术处理。

I was like: Whaaaaaaaat?????

但陈医生马上按下了照相键证明他所言非虚,由于我滴了散瞳药水,眼睛不好对焦,花了好大力气才看清屏幕上显示的那个小孔。

然后我就按着电视上的惯例:那我现在打电话跟我的家人确认下?

陈医生:……这是个小手术,我等会儿有空给你做了,十分钟就搞定。

我:?这可是眼睛!这是小手术吗????

然后陈医生就给我解释了一下所谓的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光凝手术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视网膜随着玻璃体变性的拉扯,会出现裂孔,而这个裂孔在液体没有进入的时候,教师我现在的「小干孔」,一旦有液体进入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就会迫使视网膜和玻璃体分离,最终就是眼科中最大的症状之一——视网膜脱落,这就是个大手术了。而所谓的视网膜光凝手术,就是在视网膜未脱离前,用激光在裂孔周边打出数圈激光斑,使得伤口的疤痕将视网膜和玻璃体结合在一起,封闭住小孔,这样就能防止液体从小孔流入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导致视网膜脱落了。这是一个损伤性手术,但后遗症较小,风险也较低,术后基本对视力没有影响。

当然你从手术费也能看出来,这只是一个300块的小手术。

但这可是眼睛啊,我还是惴惴不安,陈医生见我犹豫不决,就劝我这次因为右眼不适来做检查,及时发现左眼的问题,是很幸运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小手术,很多高度近视的人群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这算是发现的早,早做掉后面就少受点罪。于是我就决定,还是花个十分钟,把问题处理下。

手术

事前医生给我上了三遍麻药,由于需要夹入视网膜镜,所以需要麻醉减少眼球的不适。接着就在我眼眶中旋转着视网膜镜(我没有夸张,是真的在旋转),其中并无任何的不适,就觉得有个硬硬的东西在眼眶中转动。

找到裂孔位置之后,医生操作激光在裂孔和浅脱落区域周边密密麻麻地打上三圈激光斑,在某些敏感区域眼球会有刺痛感,大部分区域是较为无感的,就感觉眼前绿光一亮。这时候我就忍不住要唱一句:

🎵有一束光

🎵那瞬间

🎵是什么痛的刺眼

想必孙燕姿大概率也经历过……(不是)

整个手术除了裂隙灯和激光太亮照得眼睛疼,以及敏感区域眼球的针刺感,其他的倒没有多余的不适,医生说的十分钟显然是太过乐观了,由于泪液分泌和不自觉的眨眼,视网膜镜内部多次出现小气泡,不得不停止手术进行清理,整个手术过程花了大概三十分钟才完成。

但你的眼睛在术后是马上可用的,确实是没有太多不适的症状,也不影响我下午回岗继续卷我的同事们,想想看,我刚做完视网膜手术就立马到岗继续写代码,这不发一个敬业卷王的流动红旗说不过去吧。

我犹豫了很久是否要放手术后的视网膜照片,因为可能会引起密恐或者其他不适,但我还是想让大家意识到严重性,所以我决定放上来,提前说声抱歉。

这些白色的密密麻麻的都是激光斑,医生是操作激光一下一下打出来的,整个过程心理压力d多过生理不适。

事后

手术结束后,医生给我开了一瓶人工泪液和一瓶消炎眼药水,嘱咐我两周后来复查光凝情况,如果有没长好的,可能还需要补打一两次。

于是我回家后彻夜写下这篇文章,除了科普现在近视率上升严重,视网膜的健康情况需要越来越被重视以外,最主要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治疗过程的手段和结果,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也建议所有中高度近视的少数派们,最好定期去三甲公立医院做个眼底检查,及早发现眼部问题,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