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飞书以前,我是如何网络授课的

2020年一月,一场疫情将人类社会冻结。工作冻结、生活冻结。人们被关在家里没法出门,也不能参与到工作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样,催生出了「远程办公」这样的模式,让一直不被大家重视的「协同办公」走到了历史的舞台最前方,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魅力。

传统的协同办公,自然要提到 Google Workspace 这个远程协同办公的老大哥。在日本的公司里,经常需要讨论教案或者上课的一些新方法,有些时候需要整理成文档。公司有订阅 Workspace ,所以我们都在其上面讨论或者通过文档来交流对于教案的看法。

同样因为疫情受到影响的,还有我们上课的流程。以往都是线下面授课,疫情期间全部改为用 Zoom 给学生上网课,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板书问题。线下可以写在白板上,线上怎么办呢?在使用飞书以前,我的解决办法是用 iPad 加入会议,然后再用 iPad 来共享屏幕进行板书。这样确实很方便,却也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问题——画面同步差到极致。往往一个流畅的书写过程被卡顿的屏幕共享硬生生切成了三个分解动作;往后流畅地翻页被其分解成了 PPT 没有过度特效的翻页。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迫使我停止使用 iPad 来作为板书工具,并且急需一个替代品。这个代替品既能起到「板书」的作用,同时还能兼顾 PDF 阅读器的职能。最好还能在 PDF 文件上做标记。

开始尝试使用飞书

需求有了,接下来就是对比市面上的产品了。学生年龄在初中阶段,用 Coda 或者 Worspace 不太合适,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精力去研究这两个东西到底怎么用;用 Notion 的话导入 PDF 又非常不便; iPad 更是不再考虑,它最多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工具。

找到飞书是个巧合,完全是在研究工作流的时候碰到了飞书,并且被这个远程办公的模式启发,觉得可以用在我的课堂上。说干就干,于是我从本地将我目前保留的教案全部上传到了飞书中。

在使用飞书进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它对于教学工作而言非常便利的地方。

依赖于 Web 进行写作,而不是本地应用

我日常生活中有竞技游戏的需求,所以 Windows 系统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我也有生产力需求,所以 Macbook 我也在使用。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何跨平台进行教学的准备与进行。公司也是 Windows 的电脑,所以当我在 Mac 上编辑好了文档后,带到公司去往往要转一次文件才能打印或者播放。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我有提到我真的很不愿意带着电脑去公司,因为真的很笨重。而飞书的云文档功能,可以让我在任何电脑上登录飞书后即可随便编辑或者打印。

而云端功能,也恰恰是我十分依赖的功能。 U 盘这种小东西,我经常会忘记它被放在哪里,要找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云端能解决我这种丢三落四的问题,有需要的文件直接上传至云端,需要的话直接从云端下载或者从云端打印。飞书同样也提供云文档的打印,这样在我需要为学生准备「家校联系函」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受制于移动存储设备。所有的阶段性教案我都放在飞书的云文档中,方便我随时抽取调用。

支持 markdown 语法,层级分明

教案需要的是什么?是上课的流程?还是当堂课所需知识点的归纳?我的看法是知识点的归纳。当我把知识点归纳好以后,流程自然而然就会顺着归纳总结而呈现。使用 markdown 语法能让我快捷地对我的教案进行层级划分与排版。将重点知识点设为不同层级的标题,再在不同标题中进行编辑,不仅使我自己能够快速了解课程重点,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

知识库

飞书的知识库与 Notion 的知识库略有不同。 Notion 的知识库是通过运用自己的 database 功能,通过在 database 中建立与不同知识所需文档的链接,来达到一个「库」的功能。而飞书是直接将这个「库」单拉出来做一个版块,更像是将知识库当作一个笔记本,每一个笔记本就是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需要保存的时候就将相应的文档归类到各个笔记本,从而达到将「知识」放进「库」中这一行目的。我的知识库是简历给学生,所以只有教学这一栏。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想保留的文章或者文献资料存储在知识库中,需要的时候调用即可。

评论功能

对于文档,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对文档中的某句话进行评论。这一点 wolai 也可以做到。但是我想说的不只是「能够」评论,更多的是飞书将评论放在右侧显示供用户直接查看。我将这个功能当作板书使用。各位上学的时候一定经历过老师要求在书上进行勾画,并在空白处记笔记。在飞书中我将这种笔记「评论」化,尤其是在阅读理解中,给每一个小知识点进行「评论」,让所有的评论都显示在右边。这种「评论」在上课途中、课后复习,都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展现方式,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到文章中不理解的单词、不会分析的句子该如何记忆与剖析。

在哪里能用到飞书

我目前的习惯是,在备课、上课与写稿这三个场景下使用飞书。

备课

备课的时候,运用云文档准备我上课所需要的课件与文档。运用上文提到的 markdown 来进行教案的编写与部分教案的修改。同时会将上课所需的 PDF 文件上传到云文档中。特别是最近学生快参加日本的「英検3級」考试了,每周都需要将以前的考试题目拿出来为他们讲解,帮他们梳理复习,所以 PDF 在最近上传得尤其多。

上课

如上所述,因为需要大量的 PDF 来进行复习任务,所以在课上我直接用 zoom 分享我的屏幕,在 PDF 上添加评论,并授予学生们阅读或编辑权限,这样他们就能随时查看我在 PDF 上所做的板书,便于课后自己复习与归纳。

写稿

这个场景下可用的软件其实挺多。但是为什么现在选择在飞书上写呢,原因有两个。首先,如果有编辑约稿的话(虽然基本是没有的),可以直接给权限到编辑手上,让其在文章上做批注。省时省力,并且直观简洁。其次,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云端存储。虽然我也有在用 Mweb Pro 进行写稿,但是最近也已经在慢慢地往飞书靠拢, 而 Mweb Pro 更多地在为我的 Newsletter 服务。至于 VS Code ……懂得都懂。飞书的云端存储大大方便了我对于写稿设备的选择,我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写稿,而不是非得坐在电脑前才能动笔。

一点建议

在使用飞书进行教学、写稿工作后,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有让我在教学过程中略微不便的点。

可以看到图中,有些部分我在评论时,显示的单词并不完整。我也有怀疑是我自己不仔细没有选择全,可是当我反复选择几次依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我猜测可能是飞书在对 PDF 文件进行选择并评论时会有一点bug出现。但是无伤大雅,学生都能看懂。

另外就是在我同步日历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我的 outlook 日历同步,不是密码错误就是连接不到服务器。但是检查网络环境与邮箱配置后均未发现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尾声

作为刚使用飞书的用户,我能够感受到飞书为我带来的便利,无论是生活中我可以不再纠结于设备的选择与携带,还是工作中我不再受制于文档的转移与打印。虽然有一点点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依然乐于使用它,并且它让我更有创作热情与教学热情。从云文档到知识库,我正在慢慢将我一切有关文档的工作都交由飞书来处理。它不光是能帮助我远程办公,更是我的黑板,让我的教学不再需要在不同软件中切来切去,只需一个飞书就可以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题图来自飞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