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生涯的开始
真正要说游戏生涯,那还得是从 GBA SP 这个机器开始说起。它是我人生中第一台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游戏机。那时候沉迷于漫画,于是买机的同时也买了龙珠与宝可梦的卡带。其实那时候更流行的是用 GBA 模拟器来玩。但是我总觉得那样玩没意思,玩游戏嘛,就是要大家一起捧在手里围成一圈才好玩。于是缠着家里买了那时候看起来最好的 GBA SP 回来。
相对于它的哥哥 GBA ,它最大的提升就在于——它的面板能发光了,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大晚上的躲在被子里玩游戏了(事实上由于我太爱睡觉所以一直没实现过)。

成为索狗
来到初一暑假,家里不想我每天看电视,于是就给我买了台 PSP 3000 。那个时候正版意识薄弱,机器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是卖家帮忙破解过的系统,并且在里面装了几个盗版游戏。印象深刻的有《实况足球2008》、《恶灵骑士》以及《古惑狼》。后来又自己在电玩巴士上找了《噬神者》来玩。而那个时候,我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索尼掌机给我带来的震撼。灵动的摇杆、功能繁多的按键、精致的烤漆、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以及相对长的续航能力。这些到了如今都是基本功能,可是在2009年,它就是最能打的。因为这些,索尼的优秀在我的脑海里开始扎根。
后来在日本的二手店买了一台 PS4 ,花了大价钱买了几个游戏,使我再一次拜倒在索尼的石榴裙下。优秀的画面表现、独占的游戏资源、握感舒适的手柄都成为我爱上索家游戏机的理由。唯独有一点我不太满意,它太大了。这让我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游戏的便利感。
便利游戏
当今社会,哪些游戏厂商最挣钱?看看米哈游你就能知道了。大厂们纷纷下场做起了手游,但是局面显然不是太好看。传统手游厂商已经将手游这块儿蛋糕分食得差不多了,3A 大厂们只能分食他们留下的残羹冷炙,而这残羹冷炙又硬的出奇,大家好像都不怎么买账。对,说的就是你,暴雪,可不可以再表演一次那个「难道你没有手机吗」。大家都有手机,可是你的游戏不好玩,我为什么要玩你的游戏?传统手游厂商的游戏长得又好看(指立绘),打起来又爽快,还很杀时间。但是传统手游厂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同质化」。
市面上大部分手游都离不开「抽卡」这一环节。而这也恰恰是手游厂商赚钱的渠道。逢年过节上线一个648抽卡,爱「老婆」的玩家们哪有不氪金的道理。纷纷抢着把钱上交只为给「老婆」买一套漂亮衣服,暴利程度可见一斑。如此暴利,手游厂商们会放任 3A 厂商下场分东西吃吗?显然不可能。于是大厂的游戏纷纷暴毙,活得最好的,可能就是依托腾讯而在国内风生水起的《使命召唤手游》与《英雄联盟手游》了。
于是我瞄向了 switch ,作为这个世代的游戏机,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它在我的认知里还是一个合家欢的主机,而不是一个便携的掌机,并且,它也并不便携。最后,我看上了上一世代的掌机–– 3DS 。

为什么是它
原因很简单,揣着方便。
日本地铁,坐过的人都知道。氛围压抑,大部分人是不会在车上交谈的(高中生和年轻人倒是经常聊天嬉笑)。这个时候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玩手机,流量好贵,日本的移动资费真的高;睡觉,我怕睡相不好丢人现眼;听歌,上了一天的课手机的电没那么多了。这时候要是能随手从包里掏出一个掌机玩,岂不美哉?

同 PS4 一样,也是在二手店淘来的。除了因为时间久了白色外壳有点发黄外,其余的瑕疵是一点也没有的。按键手感、屏幕、内部元件全都保存完好,可以说是非常「新」的二手机。购买几款游戏,用于我在地铁、新干线、夜行巴士上消磨时间。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东京与横滨之间来回跑,地铁上就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的路上我会在地铁上拿着 iPad 办公,回程时却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在入手了 3DS 后,日常生活中,备课累了,开一把马里奥活动一下脑子,放松一下心情;晚上上床了,没有剧要看,也没有想进行的社交活动,那就打一下「大逆转裁判」,权当看一场互动剧了;回程地铁上,工作结束,抛开令人头疼的学生,打一打宝可梦,培养一下我可爱的宝可梦们。
同样惬意的还有裸眼 3D 。作为一个深度眼镜使用者,每次看 3D 电影的时候要在戴眼镜的同时戴 3D 眼镜,非常痛苦。3DS 的裸眼 3D 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我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 3D 效果。如果各位想要入手的话,初次使用这个功能会有点晕,但是只要你不晕 3D ,那这种眩晕感稍纵即逝,很快就能适应。
为它奔波
其实刚拿到机子我有疑惑,我是继续像玩 PSP 的时候一样去破解系统、下载破解后的游戏游玩,还是跟我在 PS4 上一样买游戏玩。在思考一阵后,我决定还是购买正版游戏游玩。首先,在我已经为游戏投入了相当数目的金钱后,我已经接受了为这种「第九艺术」付费享受的消费观念。同时,在当今社会,版权意识也已经根植大家的脑海里,这个时候反其道而行也过不去心里的那一道坎。好在日本社会二手电子产品业非常发达。
那段时间我从我家附近的二手书店(机子就是在这买的,里面不仅有二手书,还有二手的游戏机与游戏卡带光碟,在日本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店名叫 BOOK-OFF ),一路逛到练马、新宿、池袋,最后还去了秋叶原两次。
这四个地方,我走遍了所有的游戏店与书店,比对了各个店铺的游戏价格,从中挑选箱说齐全的游戏卡带。由于买的有点多,所以还买了一个便宜的卡带盒与一个可以装少量卡带与机体的包,可以放游戏卡带,也可以放备用的 SD 卡,非常便捷。不过由于有些游戏并没有在二手店看到,还是得进入内置商城购买。
它不够顶级,但对于我它就是完美
是的,我所有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如何便捷地玩游戏」这个指导思想上。我想要的只有便捷性与可玩性。而 3DS 能满足我这两点需求,并且不会让我废寝忘食地去玩游戏,保证了我的娱乐,同时也保证了我的工作效率。
也许你会说 switch 也能办到。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平时的 EDC 。一盒笔,一个 10.2 吋的 iPad 与配套的带键盘保护壳、各种要发给学生的教案以及充电宝耳机眼药水等等小杂物。这还是我精简了教材把它们传到 iPad 里后的结果。不算特别重,但是绝对不轻。这个时候即使是给我一台 switch lite ,它也超出了我对于便携这个概念的大小。而 3DS ,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体积与重量,使得我 EDC 的重量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只是开始
2021年的今天,我依然认为一个游戏机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它能玩到多少大作、能表现出多强的画面素质。更多的应该关注在,它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是不是能够为你带来相应的快乐。在系列的第一章,我选择我最满意的游戏设备来为这个系列打头阵。不光是我非常喜爱它,也是从它开始我对「玩游戏」这件事开始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我需要本世代的设备为我的游戏服务吗?我喜欢的游戏类型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喜欢「玩游戏」这件事还是喜欢和「人」一起游玩哪怕不是游戏?
关于如何选择一款 3DS ,各位可以移步 Kiririn 的文章,当中详细讲解了选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它的保有量低了去凑热闹买一个,根据需求来。
题图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