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不擅长英语吗?

大学学的计算机,属于纯的不能再纯的工科生。大家对于工科生的印象普遍都是不太会说英语,公式倒是会背不少。我刚好反过来,从小就英语好。小学的时候英语这门学科都是女生的天下。猛然出现一个男生,大家都很不习惯(我们班倒是比较均衡,英语好的男女比例 1:1 )。到了初中,英语好的都是女孩子,我依然是那个异类。我发音好,美式英式都能说,于是就让我带着读单词读课文。等到了高中,我对于英语学习的方法开始有了雏形,并且我将这些方法沿用至今,非常有用。

方法的雏形

真正开始将我自己的方法整理成形,是从我最早在新东方当助教开始。那时候在外面带集训营,学生们都是刚高考完的孩子。他们想考四六级,想考托福雅思,想学口语。可是等他们到了营地里(说是营地,就是个酒店罢了),才发现这些孩子连基础语法都成问题。大致问了一下,基本上都属于死记硬背地学语法,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方法,他们也没想过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我才开始整理我自己学习语法时使用的方法。

我们拿虚拟语气为例子

 

 现在过去将来
主句would/could/should/might+V原would/could/should/might+have donewould/could/should/might+V原
从句If+v-ed,be动词只能用wereIf+had doneIf+v-ed,were to do,should+do

一般的老师将虚拟语气可能都大同小异,按照如上表格来讲解。但是这样讲解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涉及到时态混用的时候,这张表格根本不能将其表现出来。

所以我针对这个方法做出了改进。
 

来自 MindNode 制作

如果只是看着表格,那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对于过去的虚拟能够接上用于现在时态的主句。我们通过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将表格没有的东西清晰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了解语法的构成,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更好的掌握一个语法。

同样的,我在跟学生讲时态的时候,也运用了相同的思路去讲解。从小我们学数学,就会碰见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所有的数学老师,都会在讲题的时候,将复杂的文字(题干)转化为简洁的图形(时间轴、路线轴)。时间轴就是一条直线(数学意义上的直线),而各种时态就是这条直线上的点或者线段。现在进行时,一个瞬时动作,那就是时间点,现在完成进行时,一个时间段的动作,那就是线段。根据动作的开始和结尾,来判断一个时态是在另一个时态前还是后。通过直观的图,来告诉学生这个时态的意义是什么。

未来

这些方法,都是在不断地探索中一步步优化下去。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但是如果我们永远只是按照前人的教学方法来授课,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痛苦。我们不妨换一个思维,讲一个文字描述转换成一个个图形,这样才能让人更容易理解。不论是语法还是阅读,我都希望自己以及同行们能够走出那个固定好的模式,尝试新的思考方式。运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手段与软件来对一个已经稍微有点过时的模式进行一次革新。

题图来自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