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集中补了几部日剧:《短剧开始啦》、《我家的故事》、《大豆田永子与三前夫》,都非常喜欢。借着这股热情,想写一篇文章聊一聊我最喜欢的日剧创作者——宫藤官九郎。
宫藤官九郎
宫藤官九郎身上有很多的标签:「编剧界最会讲故事的高手」、「脑回路极限迴转的编剧怪才」。他笔下的剧本也都充满了他独特的风格,叙事巧妙,构思精准,充满综艺感十足的恶搞梗,以及难以预测的连环转折。从2000年到2016年,宫藤凭借着其精妙的剧作,史无前例的横扫了10次日剧最佳剧本奖(此时他的作品也仅有14部),是无可争议的「神坛之上的编剧」。
然而,宫藤官九郎却并非科班出身。从小便展现出文学天赋的他在大学选择退学,加入了“大人计划”剧团,以演员身份出道的他,同时也担任文案助理,负责编写脚本,也会编导一些舞台剧。
「轶事:宫藤官九郎中学时说自己不想去高中,想要加入北野武军团。晚饭期间热情地跟老爸提起此事,被当场按在佛像前面,随便抓起什么暴打了一顿。」
自称朋克迷的宫藤官九郎更是组建了一支名叫“グループ魂”的乐队,担任吉他手,凭借杂乱无章的歌词、毫无条理的摇滚节奏,诠释着朋克的“奥义”。
「轶事:グループ魂也曾登上过日本著名的红白歌会舞台。」
池袋西口公园
而真正让宫藤官九郎成名的,是放映于2000年的电视剧《池袋西口公园》。
《池袋西口公园》改编自石田衣良的同名小说 「轶事:石田衣良自称是一个有着轻微社恐的普通上班族,然而这样一个看上去与具有很深帮派文化和各种神秘传说的池袋毫无关系的人,却将这条街道刻画得光怪陆离、栩栩如生。《池袋西口公园》也是石田衣良的第一部作品,他凭借此获得了“1997年度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 长濑智也饰演的主人公真岛诚是一位混迹在池袋的“待业青年”,偶尔靠帮助母亲经营家里的水果店获得收入,然而他更多的时候会充当一个“侦探”的角色,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是街道上有名的“麻烦终结者”。
池袋热闹非凡,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剧目。这里聚集着像真岛诚这样的“待业青年”,也聚集着奇装异服的小混混团伙、黑帮份子,然而就在这条看似混乱的街道上,却有着不可动摇的原则:永远把情谊放在第一位。
宫藤官九郎在原作的基础上,弱化了推理的成分,将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之上,使得每个角色都带有了鲜活的性格,将一部略带沉郁的不良少年作变成了吐槽向的轻松调喜剧。
剧中对“侦探”真岛诚与“G少年头领”安腾崇之间友情的塑造也十分出彩。两人之间互相尊重,也不是每日厮混在一起,却彼此之间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这种地动山摇都无法崩坏的友情,是宫藤官九郎对青春的诠释。
宫藤官九郎作为编剧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对叙事方式的把握。
在这部剧当中,他采用了“跳跃式叙事”的手段。
《池袋西口公园》是一部单元剧,每集单独成章,有着完整的剧情,然而,在集与集之间却有着线索链接,比如:在第一集当中,真岛的妈妈参加了一个叫“老鼠会”的传销组织,而这个情节在其后的一集中才得以展开。观看宫藤官九郎的剧总是会有让你发出“原来是这样啊!”如此感叹的时候。 总而言之,宫藤官九郎凭借此剧获得了“第 25回日剧学院赏”的最佳编剧奖项,一炮而红。
「轶事:在这之后,各大电视台争相抢夺这位新人编剧的剧目发行权,并将他的每一部作品作为黄金档推出,但收视却大多以惨淡收场告终,当世人报以质疑的目光准备评判这位鬼才的时候,他的作品实体DVD又以破纪录的业绩贩售,这种“低收视、高追捧”的矛盾,很快便让他获得了另一个称号——“一个不可用收视数字来定义的男人”。」
木更津猫眼
在这之后,宫藤官九郎很快获得了独立创作的机会,在2002年放映的《木更津猫眼》中,宫藤官九郎对青春这个话题做出了更轰轰烈烈的诠释。 如果说宫藤官九郎笔下的池袋是都市中的独立王国,那么木更津就是海边的无忧乐园。在一次体检过后得知自己只剩三个月寿命的的主人公,与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们模仿《猫眼三姐妹》成立了自己的怪盗团,他们从学校毕业却也没有工作,每天在一起喝啤酒、打棒球,在海边肆意狂奔…
剧目以悲剧开端,却充满着荒诞感和随心所欲的故事,即使是在弥留之际,主人公田渊仍在自顾自地说着笑话。田渊代表的正是荒唐又真挚的青春。二十岁的少年,面临的正是向成人世界转换的尴尬时期,田渊的告别,正是青春的离去,突然却又轻描淡写。
“棒球”是这部剧的一个重要元素,代表着青春、热血和无所顾忌的岁月,可惜的是如何激烈的球赛都会结束,正如一去不回的懵懂青春。剧集也是根据棒球的九回制设置成了九集,将每一集分成“表”和“里”两条时间线,运用了“倒带”的叙事方式,让“两个半场”互为线索从表及里,逐步剖解。
虎与龙
然而我最喜欢的宫藤官九郎剧集,还是要当属《虎与龙》,这部放映于2005年的剧集,凭借一己之力在当年的日本掀起一股“落语回潮”。
“落语”是一种日本的传统艺术,有人说它很像我国的单口相声,但让我形容的话,它可能更像是“单人小品”,是一种重于表演和讲故事的艺术,需要由表演者盘坐于舞台之上,使用有限的道具复现出一段故事。讲述的故事也多以搞笑小段为主。
宫藤官九郎在这部剧集中,将落语与黑帮的不良元素、青年潮流元素、甚至是电视综艺元素结合起来,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
小虎12岁那年,父母因为欠债而自杀,小虎加入黑道“流星会”,后也慢慢成为了帮会中老大左膀右臂般的存在。这期间,他收到了一个特殊的追债目标——林屋亭屯兵卫。林屋亭屯兵卫是一位有名的落语师傅,自幼失去双亲、在黑帮长大的小虎似乎天然与幽默感无缘,然而在他第一次观看了林屋屯兵卫的表演后,却深爱上了落语这门艺术,提出向其拜师以抵消债款。
另一边,林屋亭屯兵卫的小儿子,龙二,从小便是赫赫有名的落语天才,而天才之名的压力却总让他无法正视自己的身份,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开了一家潮流设计店。但天才并不是在哪一方面都是天才,龙二表现出了自己的“潮流绝缘体质”,在设计的路上四处碰壁。一方面,他一直热爱着落语;一方面,他又无法面对他人的期待,一直活在焦虑当中。
剧集主线围绕着虎与龙的故事在“两家人”之间展开。而在每一集当中,宫藤官九郎使用了“戏中戏”的叙事手法。
天生不具备幽默感的小虎无法理解“故事”这个概念,他无法进入一个故事,也就没有办法将故事完美讲出。但是他通过观察,发现他所学习落语故事与生活中的经历之间存在若有若无的相似之处,于是他将发生在黑帮、林屋亭一家之间的故事搬上落语舞台,用自己独特方式演绎落语。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就会产生期待,期待戏里戏外两条故事线是如何在最后交汇到一起的,而宫藤官九郎也在一次次地证明:无论多高的期待都是可以的。
“落语”的元素几乎在宫藤官九郎的每一部剧中都会出现。他制造笑点的方式也总是与落语表演有相似之处:靠情节上的巧合和恰当好处的表演形成包袱,不会让人觉得俗套,也不会显得晦涩难懂。
宫九的改变
在这之后的宫藤官九郎也在持续地进行稳定创作:无厘头的家庭喜剧《还有第11人!》、金句频出的青春校园剧《对不起青春》、个性化改编东野圭吾的《流行之绊》… 然而宫藤官九郎也在慢慢改变,
他开始试着用更接近大众审美的方式进行叙事,也更加注重自己作为一名编剧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轶事:在编写《还有第11人!》的时候,宫藤官九郎意识到这刚好也是自己的第十一部剧,于是他决定要在自己的下一步剧当中加入数字“12”,备选项有:《12点睡觉》、《借我12万》、《还有12年寿命的老太婆》。当然没能所愿。」
这种改变集中体现在放映于2013年的《海女》之上。《海女》不单单只是单纯的恶搞与搞笑,宫九在这部剧中以日本311地震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表面上看,《海女》是一部追梦式的剧集,然而在追梦的背后,早就已经蕴藏了锈迹斑斑的苦痛记忆。
宫藤官九郎始终强调弥漫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幻灭气氛,所有传统日本通俗煽情剧的元素,在他笔下都不过是表面讨好的装饰。
现实正是如此,不存在廉价的煽情结局。
宫藤官九郎之于我
宫藤官九郎值得说的作品有太多太多,如果继续讲下去只会是永无止境,只得止步于此,如果你继续看下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剧与剧之间有趣的相互关联、总是能给人惊喜的“御用配角”、同一个演员扮演的不同性格的角色…
宫藤官九郎对我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他那让人望尘莫及的想象力和似乎无限的创造力存在,才让我一直相信创作的魅力,相信故事的力量。
感谢宫藤官九郎,希望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