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iPad 是什么,对用户来说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早已不算新奇,苹果官方也给出过两个答案. 第一,是介于手机与电脑的第三块屏幕。当然也可以浅显理解为「比手机看得更爽,比电脑更方便的网页浏览器和视频播放器」。的确,手机屏幕太小。看视频,浏览网页,阅读文档和邮件时如果没有极致便携需求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更大的屏幕来的从容自在。2015 年,iPad Pro 发布,苹果给出了争议性的第二个属性。即「用户的下一台电脑」。屏幕比常规 iPad 更大,多了个笔和键盘,但运行的操作系统 iOS 使其还是摆脱不了「爱奇艺播放器」的属性。但随着近几年 iPad 在自身软硬件的发展,它的确在向电脑的方向迈进。但终归不是电脑。但 iPad 还有一个属性,即「生产力工具」。在这条路上,iPad 走得非常成功。随着外观设计以及相关配件的改进,iPadOS 操作系统不断进化再加上产品线定位不断细分。iPad 已然成为面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趁手工具。当然,iPad 也相应创造了独占的使用场景,比如老生常谈的记笔记,文档批注等。配合类似 Shapr 3D 这样的专业程序甚至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做到电脑上复杂的建模工作。此时提一下经常碰瓷 iPad 的 Surface 系列。以上的工作当然也都能做到,但由于 Windows 系统以及相关程序对于触控的优化支持,导致体验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不知道 Windows 11 对于触控是什么样的表现。
对于我个人来讲
实际对我个人来讲,我是不需要 iPad 或者平板的。因为我的设备已经有电脑和手机。又因为个人上学原因电子产品不常用,就更没理由添置一台中立定位的设备了。但由于家人工作需求我还是有机会得到了一台 iPad。而在接近两个月的使用中也让我产生改观。首先就是娱乐,一般我的手机承担了大部分娱乐需求,如信息流,视频流,网页与文字流。电脑在我播放长时间影片,或是写文稿,幻灯片制作,以及瞎折腾软件时也必不可少。这就是我所有使用场景。而这台「第三者」将两者的使用体验很好的融合。把手机的使用场景,以及电脑影片播放的需求完美移植了过来。影片播放在一个大小正好的屏幕上,而且设备不必限制在桌面上。其次就是填补了软件平台的空白。我的手机是安卓,电脑是 Windows,iPad 填补了又一个空白,即 iOS 平台。让我可以使用苹果设备的独占功能和应用程序以及体验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第三,就是某些场景其他设备在便利性上的空白。我有时会对一些视频进行简单剪辑,电脑软件操作过于繁杂,手机又受制于屏幕太小。iPad 便可以很好满足这个独特场景。再比如我有时需要电脑端的网页,Safari 在 iPad 上的全尺寸网页支持以及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让我在需要全尺寸网页操作时无需刻意再打开电脑。可以说 iPad 作为第三块屏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 iPad 给我带来的并不是满血的生产力体验,而是将两个偏极端的设备体验很好地融合起来。让我可以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做两个设备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两台设备间反复切换的零碎体验。iPad 给我带来的是在需要时随时待命,在一台设备上便都可以完成的高便利性,是不同于我其他两台设备的第三种软件平台以及在特定场景下独特的良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