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本文是读书笔记,用于了解和学习可转债,不作为投资建议。
第一次听说可转债,就被它以「正常操作起来收益率基本不可能为负」的强大属性所吸引。于是拿起一本《可转债投资魔法书》,看看为什么可转债投资能够做到不亏钱。

可转债是什么
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可转债:上市公司发行的可以转为股票的低利率债券,存续期间可能触发多种条款退出,若不触发则最终体现为低利率债券。
仅仅用这句话,只能给予模糊的认知,还远远不能解释可转债是什么。其实可转债有转股价、回售保护条款、强制赎回条款和下调转股价条款等4个最重要的要素。
转股价
所谓「转股价」,意思是本债券能够以什么价格成交,转为公司股票。举个例子,比如约定的转股价是9元,当前的股价是10元,也就是说能够以9元的转股价进行股票转换。当然了,如果当前股价是8元,则投资者并不会选择转股,因为这明显会亏钱。
那有人要问了,什么时候可以将债券转换为股票。这就涉及到一个「转股期」的概念,指的是约定的时间区间。该区间内,由投资人自由选择是否转股。
下调转股价条款
所谓「下调转股价」,是指将「转股价」下调,投资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进行转股。仍然举例,比如原定的转股价是10元,上市企业将转股价下调为8元。这意味着,原本面值100元可以转10股,现在可以转12.5股。如果当前股价是9元,则表示原本转股后的10股市值90元不值当,到现在的12.5股市值112.5元,有获利空间。
看起来这个条款很吸引人,但是有2个方面需要注意:
- 「下调转股价」是企业的权利,不是投资人的权利。如果企业不同意下调,则该动作不会发生;
- 「下调转股价」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当前公司股价低于一个阈值一段时间(具体时间和阈值需要看细则条款)
强制赎回条款
在「转股期」期间,如果股价在一段时间,均高于「转股价」之上的一个阈值(往往是转股价的130%),则有权在指定日期,强制进行可转债赎回,价格仅略高于可转债面值。
这意味着什么?在可转股期间的一个时间点,将触发强制用略高于面值的价格(比如103元)赎回可转债。实质上意味着投资人有两个选择,一种是转股,收益直接是30%以上,一种是被强制赎回,收益很少。这也需要注意:
- 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其实对于投资人是好事,能直接盈利落袋为安;
- 在时间点前一定要选择转股,收获高收益,毕竟忘记了就很可惜,只能被强制赎回。
回售保护条款
可转债存续期间,如果用途与发行债券的承诺不同,或者股价低于转股价的一个阈值(通常这个阈值低于下调转股价的阈值)一段时间,而公司不下调转股价。则投资人有权按照稍高于面值(一般是103%或者100元加上当年利息)的价格强制公司回购债券,提前终止债权关系。这里涉及了两点含义:
- 这是投资人的权利,能够提前终止这种收益期望不高的债券,保护自身权益;
- 由证监会确认权利,且谨记该权利一般仅享有一次;
- 上市公司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如果不下调转股价,则还会出现更多还钱的压力,一般上市公司会尽量避免触发本条款。
简单投资策略
案例解读
我们以上银转债为例,对4个要素进行解读

- 转股价:11.03元。也就意味着面值100元可以转9.07股。转股期 20210729至20270124,目前(2021年4月17日)上海银行每股价格为8.3元,按照该价格不会有投资人选择转股。
- 下调转股价条款:股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内超过15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的80%(11.03*80%=8.824),可以启动下调转股价流程。

- 强制赎回条款:股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内超过15个交易日不低于转股价的130%(11.03*130%=14.339,即转股直接收益43.39%)

- 回售保护条款:用途与承诺不同;

一个简单策略
可转债是一种很低利率的债券(每年从0.5%到2%不等),不可能作为普通债券进行投资。而可转债的投资意义,都在于期望触发下调转股价和强制赎回条款,并有回售保护条款保证「不亏钱」,最好的情况是可转债本身价格随着股票大涨。而上市公司为了不在最后期限还钱,也必须在最后期限触发条款才行。
因此,本书推荐的策略是:面值-最高价折扣法,当有40%以上的浮盈之后,按照最高价的90%或者最高价减10元卖出。具体的操作是:
- 在面值附近或者低于面值购买可转债(含打新);
- 可转债(或者相应股票价值)涨至面值的140%后开始记录最高价;
- 一旦跌至最高价的90%或者最高价减10元,则卖出;
仍然以前文上银转债为例,当上涨至140元(或者每股11.03*140%=15.442元)后,开始记录最高价。当后续跌倒最高价减10元,则卖出落袋为安。
小结
可转债是一种可转为股票的低利率债券,它主要有4个要素:
- 转股价
- 下调转股价条款
- 强制赎回条款
- 回售保护条款
一个简单的策略是按照面值-最高价折扣法,当满足条件时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