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西没有买太多(不想透露自己贫穷boy的本质),但是的确有一些东西使用起来个人使用体验很棒,想象自己如果早一点用到这些东西的话可能会少走不少弯路,所以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大体分为生活类和数码类两个大块,生活类的推荐比较杂乱,主要是推荐一下自己使用过,而且感觉不错的物品。数码类的话主要如果有大家评价比较高,但是自己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使用场景不够或者限制比较多的话也会分享出来,避免大家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生活类
护肤类
在评测之前现描述一下自己的肤质,使用结果因人而异,各个产品仅描述个人使用体验

出油情况:高中的时候油性,现在大四基本稳定在中性,夏天会有一点偏油性,冬天偏干性。
肤色:偏暖,中等的黄黑色。
光滑度:脸颊1/4面积呈现老化型毛孔且有几个地方痘印色素不均,黑头数量中等,额头有轻度抬头纹。
耐受/敏感性:城墙皮,无过敏史。
检测肤质的app会放在后面的app分享里面,免得我写来写去变成一张蜘蛛网看不出来写的啥。
泥膜
由于个人实在太糙,泥膜只用了科颜氏白泥和悦木之源黑泥,使用体验如下表。

价格对比
名称 | 容量 | 价格 | 使用感受 |
---|---|---|---|
科颜氏白泥 | 125ml | 原价:229 活动价:152 | 在干燥后紧绷感更强,更加干爽,皮肤有一定程度的提亮,定期(一/两周)敷一下的话应该可以显著地减少黑头,更适合深层清洁。综合体验下来的话我感觉白泥带给我的使用感更好。 |
悦木之源泥娃娃 | 75ml | tb代购:105 | 更加湿润,干的时间更长并且不会像白泥一样干到裂开,不过感觉清洁力不够,可能更适合日常/敏感皮使用 |
刷酸——Stridex

今年才第一次接触到stridex,之前用过两瓶DR.WU的杏仁酸,感觉杏仁酸更温和一些,这一款水杨酸是真猛药。绿色的是0.5%含量,红色的是2%的含量,罐子内部是棉片设计,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从里面拿,方便而且更容易携带。
最开始的时候就买了1罐绿色4罐红色(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请先尝试绿色,没有刷过酸的小伙伴也请逐步建立耐受,我是因为已经使用过DR.WU的18%没有什么异常反应,所以对自己的城墙皮比较有信心)。
红罐话我是隔天用来擦拭面部,如果很久没用的话会用来敷10分钟左右,冰冰凉凉,明显感觉觉皮肤通透不少。也可以用来擦后背或者胸前,如果你也会起痘痘的话,便宜大碗不心疼,洗完澡睡觉前擦一遍,坚持下来比磨砂产品效果好太多。
至于绿罐已经忘了被我扔哪儿了,毕竟宫里留不得没用的东西。
价格:京东经常有三件五折折的活动,大概¥30-¥40一罐,红绿同价。
脱毛——CM

作为长期被腿毛困扰的男生,初中的时候因为自己直接用剃刀刮掉了腿毛,就从细嫩的毛直接张牙舞爪,甚至延伸到了肚脐上(我哭死,拍照都不好看,更何况还没有腹肌)。本来在经历过几次脱毛的奋战之后都快放弃了,这款好像还是从知乎上被推荐的,一直没拆开因为没抱太多希望。假期出去玩用了第一次,直接就是爱丽丝进兔子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厚厚的毛裤脱完,再长出来的毛发非常明显稀疏很多,长度也变短。今年12月的时候又用了一次,现在长出来的毛发大概在1cm左右(原来是1.5cm-2cm),密度堪比还有两年就秃干净的地中海。强推,甚至就是因为这个脱毛膏才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价格:¥120左右一件,本人身高一七八,腿比较粗,大概可以用三次。
精华——兰蔻小黑瓶

从同学那里被推荐,说是维稳效果比较好,不过我的肤质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维稳效果感觉每台出来,但是皮肤的光泽好很多,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顺滑,这一款的自己的体验不是很明显(因为只舍得花钱买了3个分装瓶),希望如果有长期坚持的姐妹们可以分享一下使用体验,至少让我知道是不是之后一直值得购买。
价格:分装¥5左右/ml,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
日用类
衣物——摇粒绒

贫穷boy逛什么值得买的时候感觉款式还不错,主要是去年流行的羊羔毛驾驭不了,心心念念总想找相近的尝试一下,下单之后第二天就在旁边商场的门店自提了(因为还想用淘宝的省钱卡),综合体验就是两个字——暖和,单穿这两件给了我在寒冷的工体里站街的勇气,款式比较偏中性,如果心动建议先去门店试穿,觉得和自己穿衣风格不违和就可以果断购入。
价格:摇粒绒拉链夹克¥191购入,套头衫¥92购入。
卫生用品——舒洁印花小熊湿厕纸

今年在哥哥家住了几天,终于拔草了一直心心念念的湿厕纸。虽然大家都在讲舒洁的质量下降了不少,但是正好买到了印花的那款,质量还不错。
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撕烂,四十张包装不大,可以满足日常外出的便携需求。没有特殊香味,适合平平淡淡才是真群体,推荐痔疮患者(难言之隐流泪,劝大家不要坐太久)一定要尝试一下!!而且上面的印花实在是太可爱了啊!!!!我真的超喜欢的!!!
当然大家也不一定非要买这款,因为好像现在也已经是新老包装随机发货了,新款就被大家吐槽质量差,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牌。
价格:¥0.5/片 大家可以自行参考购买的
卫生用品2——马桶脚蹬

小时候一直是忠实的马桶🚽爱好者,,别的不说,坐在上面看书玩手机不爽吗?当然小学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手机,经常是一直坐在马桶上看洗衣粉袋子后面的广告。。。
但是自从上了高中之后真的是体会到了蹲便的快感呜呜呜,真的超丝滑好嘛?而且超顺畅,当然也不排除反而蹲着和坐着太久了反而有痔疮了... 救命🆘如果大家有合适的疗法请推荐好嘛...
我买的是不带槽款的,毕竟本来每天看手机就低着头了,现在还要这么疯狂的低头,我的颈椎说他还想再多活几年...
价格:¥8.9
纯牛奶——萨尔茨堡全脂奶

真的感谢值得买的大佬们推荐的牛奶,贫困仔终于也可以疯狂喝了,鉴于在学校没冰箱,只能一天干1L,别人干饭我干奶,之前买过Laciate的奶,但是当时买的时候架不住这款便宜啊,¥88/18L试问谁不心动呢,实在喝不完分享了几瓶给朋友,也都说味道不错。
(当然就和上次看到的评论里说的一样,不能太追求低价,不然就只是为了低价而低价,毕竟奶觉得合适的话喝起来其实差不了几块钱)
之前在7-11买过脱脂奶,感觉味道实在太怪,有一点点像消毒水,所以个人感觉不是太在乎脂肪的话还是对自己的舌头好一点(毕竟这里面也没有多少脂肪可以供转化吸收)。离校前买的莎 丁格口感就偏淡一些,感觉没有这款奶味儿那么浓。
价格:¥88/18L
数码类
app类
因为自己一直在用Mac和iOS的系统,对安卓和win的涉猎有可能不太够,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有好的自用软件也可以分享出来。
窗口管理——swish

超级超级显著提升Mac触控板的易用性,通过对窗口的放大/缩小即可完成应用窗口的全屏/关闭/退出应用等操作。
如果你更喜欢win上的应用窗口分割体验,swish提供了半屏、1/3屏、1/4屏三种方式。和Magnet及cinch相比,swish省掉了拖拽到屏幕边角的过程。和作为Mac的灵魂,扔掉触控板用热键操作永远感觉缺了点什么(其实就是自己背不过...)。虽然屏幕小,但是架不住每天移动窗口的次数多啊,比如说把右半屏的窗口拖到左半屏上,用swish用两根手指稍微动动就能轻松解决。
另外swish还支持app内的窗口操作,亲测Safari的标签页也可以轻松关闭,再也不用老是去找那个关闭按钮,而且非当前页也可以轻松操作。
从19年12月用到现在操作了10169次,已经彻底离不开swish了,之后有时间的话会专门写文章比较一下各个窗口管理软件,不过估计也是无脑吹swish。
截图OCR识别——iText

Jason大佬的首杀——iText,主打的就是⌘+⇧+1截图后可以直接识别图片中的内容、支持多种语言并且速度不慢,即使是截整个屏幕识别速度也可以控制在5s之内日常使用的话速度稳定维持在3s以内。
作为学生党如果不在学期的话使用频率其实不高,但是可以在想用的时候解燃眉之急。如果只是轻度使用,比如我这种懒癌患者,写实验报告或思想汇报的时候需要摘录一小段,百度文库的插件下载存在失败或者格式错误的可能性(顺便提一嘴,如果出现下载后后缀为.dms,可以直接把文件名修改成原文档的后缀,如.xls或.doc即可),在道客巴巴、pdf等无法直接下载或者存在水印保护的时候,iText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了。而直接用iText的OCR一边识别一边继续自己的码字工程,两下不耽误才是最优解。
但是奉劝一句,如果你日常的学习/工作用不到太多的图片转文字是不建议购入(没使用场景)。
更多的简介可以到大佬的官网去详细查看:https://toolinbox.net/iText
价格:订阅制,¥8/月
电子读书笔记整理——klib


Jason大佬双杀。
自从逐步从Kindle转到iBook,并一不小心把一本书的笔记删除了后,我就一直在寻找直接把iBook的笔记导出的办法,再次感谢大佬的软件。
支持Kindle、iBook、多看、亚马逊网站直接导入,而且可以切换笔记/阅读模式。首次导入时需要选择 iook/ Kindle 的数据目录,之后就可以一键导入了。导出支持导出至印象笔记、生成网页或以markdown格式复制为笔记👍,不管哪一种用户都被体贴的照顾了。
支持将选中的书籍合并、适合公众号推送党,不用担心首页太杂乱。
支持全面搜索书名、作者、笔记(内容、书中位置、插入日期),也可以多关键词搜索。
铛铛铛铛铛,惊喜功能来袭——在klib中选择“在Kindle中打开”可以直接在Kindle中打开并跳转到标注所在的位置,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忘了我到底标记了个啥东西了(不过仅支持在亚马逊购买的书籍)。
更多的简介可以到大佬的官网去详细查看:https://toolinbox.net/Klib/
价格:¥98/5台设备,但是注意5台设备要求同一个AppleID,所以想拼车的伙伴们可以可以取消想法了。
无存在感的快捷菜单——One Switch!


最开始看到这款软件还是在Mac没有更新Big Sur的时候,主打功能有四个:
1.一键黑暗模式。鉴于我没有太好的UI审美,我觉得都挺好,似乎直到现在都没用过。
2.一键隐藏桌面。同理,没有直播、录播等其他需求的小伙伴也不建议入手,如果你只是为了桌面整洁我建议你都放到文件夹然后固定。
3.保持屏幕常亮。同上,不用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锁屏给我省点儿电。如果是长时间保持屏幕常亮不需要我碰一下触控板的话我会容易走神,所以这个需求我也没太有。
4.一键链接AirPods,但是今年更新了新系统之后,耳机已经可以自行在右上角弹窗提示链接,需求被Apple解决了。
顺嘴说一句,尝试了几个开发者预览版,有一个版本不用点完提示之后才连接Mac而是直接连接的,真的之前的接力还有airdrop的震撼都没有这次给我来的强烈。但是坏处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哪台设备就会占用你当前的耳机,比如说我带耳机用Mac看视频手机刷朋友圈,但朋友圈有视频时微信是默认自动播放的,你的耳机就会瞬间转移到iphone上,算是无法改进的一个地方,当然这只是我的使用体验,应该在实际的体验中还有别的app也会冲突,所以Apple才更改了部分功能,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不连Mac的时候他就一直弹窗。两者相对比的话我宁可要不弹窗无缝衔接的功能。(归来吧,归来呦~)
综上所述其实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用,但是如果有左图相关需求的话还是可以尝试的。
价格:¥33
插件类
拒绝堆积标签页——Tab Space

前年的时候还可以用session来管理标签页,但是后来Apple不再支持了,旧的系统不升级Safari的话应该还可以使用(就是Safari还能用扩展构建器的那个版本),但是Big Sur至少是没有办法使用了。之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Tab Space。
全中文界面无障碍使用,支持导入OneTab的记录、导出网址的同时可以删除记录,可以使用标签备注分类,单独对每一条记录进行链接/标题的修改,可以显示网址/只显示图标介。
如果你查找论文/需要打开多个标签页,但是又不想长期占用内存的话,可以选择“保存并关闭所有标签页”,方便日后浏览。
价格:¥12
脚本管理大师——Tampermonkey

从百度云联合IDM免费高速下载入坑的油猴,之后发现其实大部分问题上至网页个性化定制,下到让某些文字可以不受限制的复制粘贴,都可以直接选择脚本来实现想要的功能。
(因为一直习惯了用Safari的历史记录等功能,虽然知道chrome更强大,但还是敝帚自珍,舍不得放下Safari。加上近几年Apple对浏览器扩展程序管理比较严格,最后选择了油猴作为主要的脚本管理工具)。
介绍完了管理者,接下来就是介绍员工特长专场了。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大家可以看到都是已启用的状态。
由于个人的使用场景不一样,所以在这里主要是推荐百度和b站的两个脚本。
下载链接:https://www.tampermonkey.net/index.php?locale=zh_CN
百度杀手——AC-baidu(重定向优化百度)


开启脚本后没有了相关链接和百度热搜,整个界面清爽不少,而且还可以设置很多其他的功能。即使不会设置也不要紧,把鼠标放在选择框里就会弹出相应的功能提示,而且支持自动翻页功能(反正自从Safari不再支持AutoAutoPagerize之后我的浏览器体验真的差劲了好多,如果有还可以的话可以试试)
下载链接:https://greasyfork.org/zh-CN/scripts/14178-ac-baidu-重定向优化百度搜狗谷歌必应搜索-favicon-双列
自定义b站页面样式——Bilibili Evolved

顶栏项目减少了,广告没有了,视频动态都是我关注的 up 主的啦!
提供简化评论区功能,有一说一我真的快被b站的页面给搞崩溃了之前的时候,热门视频底下乱七八糟我有时候都不知道是谁在讲话,一堆头衔挂着,要是古代册封估计得累死宣旨的公公,简化后把评论时间挪到右边,取消用户等级显示,清清爽爽,我又能多刷两个小时视频啦!


设置里面支持夜间模式、自动站开弹幕列表、自定义使用样式等,甚至还可以使用久违的一键三连(鉴于本人硬币贫困户所以用的不多)。
下载链接:https://github.com/the1812/Bilibili-Evolved(估计是因为版权问题,已经在Greasy Fork的官网下架,但是可以从该作者的GitHub主页上安装,也有相应的操作步骤)
实物类
iPad蓝牙键盘“旧”选择——Magic Keyboard 2(妙控键盘2)
作为2015/10/13发布的老将,真的是出乎意料的能打,lighting充电口,231g的重量,和一台iPhone重量差不多。大家推荐的罗技K380的重量为540g,最接近带小键盘版的罗技MX Keys重量达到了810g。11英寸的iPadPro重量为473g,一台16寸的mbp也只有2kg。所以单单从重量上这一块儿,已经把我拿捏的死死的了。
产品对比
产品名称 | 罗技MX Keys | 罗技K380 | 妙控键盘2 |
---|---|---|---|
产品颜色 | 黑 | 粉/白/黑/蓝/红 | 黑/白 |
连接方式 | 蓝牙/有线 | 蓝牙/有线 | 蓝牙/有线 |
数字小键盘 | 是 | 否 | 带(长款)/不带(短款) |
同时连接设备数 | 3 | 3 | 1 |
重量 | 810g | 423g | 231g |
支持系统 | Win/Mac/os/安卓 | Win/Mac/os/安卓 | Win/Mac/os/安卓 |
上表是简单的参数对比,罗技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同时连接3台设备,旋钮/快捷键的切换也给了多设备用户更好的体验,至于小键盘的使用途径,个人觉得除了财务人员可能使用频率都没有那么频繁(纯属个人之见,没有歧视的意思)。
其实我之前用的是一款AOC的蓝牙键盘,和K380一样带凹槽,便携性上好像只带一个键盘和ipad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启办公生活了,但是675g的重量已经让我的双肩不堪重负了。而且如果不带鼠标的话,向上滑动呼出多任务界面时,凹槽总会有那么一点阻隔手感,不能顺畅的呼出;带鼠标的话好像又有一些多此一举,所以最后还是被我放弃了(主要是学生党没啥工作,上课记笔记打字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还是用pencil记的快)。
我现在的设备是支架+妙控键盘+ipad。角度想要多少要多少,下面的正好空出来的地方也可以临时收纳键盘。整体的重量好像反而轻了不少。
如果你只是轻度的键盘使用者(意思就是没有打那么多字的需求),那么妙控键盘+支架(下一个就会写到)是我认为的最优选择。
价格:二手购买,¥300。
手机/iPad的“万向轮”——海备斯手机支架

今年一共买了两款支架,这是其中之一,也是日常使用最频繁的一款,和妙控键盘搭配使用的就是这个。
其实还有很多牌子也都推出了类似的支架,个人感觉从高度还有重量上来说,这款应该还是属于定位适中的牌子。使用寿面今年是第二年,虽然比较平的角度可能放pad这种大重量的会往下压不能够很好的支撑,但是日常使用角度不管是pad还是iphone都是够的。
理线功能:充电线可以从后方和下方的孔位穿过来,具有一定的理线功能。由于我一直是横着放pad,其实没用上几次,而且相比于其他的开放式下方充电孔来说,海备斯的这个用久了感觉有点费线。
多角度调节:0-60度自由调节角度,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倾倒,毕竟要是太轻了老倒,那使用体验直接负分好吧。舍友也有买其他的品牌的支架,但是基本都是底座分离需要自己组合安装的,这个看起来一体化的设计深得朕心,说是灵感来源于苹果的Pro Display XDR,这么一说感觉还挺像其实。
总之这种手机支架我还是比较推荐买一个的,因为高度撑起来之后在调节角度,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颈椎问题啦。
价格:¥43
办公人士首选、Magsafe前身——立摩电脑侧边手机支架
现在给大家隆重介绍第二款手机支架,铛铛铛铛,如图。

我购买它是在2020-01-29,那时候还没有好像还没看到有新闻提到iPhone的magsafe功能,但是!立摩这一款也算是有先驱战士了。
在手机的后面粘两片磁片(厚度为1.5mm左右),电脑上面粘两片,再用支架桥接,也可以算得上是弥补了iPhone不能多屏协作的缺点。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微信消息特多的工作人士,也省的把手机拿起来放,放下来又拿。
对于我来说的话,现在更像是一个备用品,iPad太重没办法粘在旁边,而且用海备斯的支架之后其实和显示屏高度差不了太多,没必要给自己自找麻烦。
在iPhone12出来之后大家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一下直接用magsafe能不能直接吸附,毕竟一个磁片贴在手机后面还是有点影响手感。但粘在电脑上的收纳方式还是可取的,重量也不会太重。

今年终于换了ihpone12,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换,所以不在此时间段内,但是该手机支架还是建议办公人士尤其是经常要回微信的那种使用。
总体来说还是推荐使用的,即使是尝鲜也不错。
价格:¥50
并没有什么卵用——HomePod浅度体验

2021/01/05实在按耐不住心思在闲鱼上收购了一个今年7月份到保的黑色HomePod。为什么选择HomePod而不是两个HomePod mini(以下简称mini)呢?都是因为各种测评啊,说是一个HomePod抵两个mini还要多,但是一直没有蹲到1300左右的好价,只能含泪收了这个。
从外观体验上来说,HomePod的确是有一定的颜值的,放在哪儿都不突兀。音质的话由于家里一直有人修养,所以不能放到比较大的音量,再加上我是木耳也没听过啥好耳机,个人感觉低音的分量很足,如果音量比较大的话离得比较近,应该是可以达到震头效果的。
颜值基本说完了,现在说说不足。其中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没有办法调节Siri的反馈音量,如果你家隔音效果没有那么好而你又恰好和父母的房间挨着的话,那我建议你11点前就把想和Siri说的说完,因为Siri的音量就好像一位声音浑厚的男中音在和你对话。我搜了半天怎么调节Siri的音量,然后在官网看到了这个解释。

!!!拜托诶,Siri本来就没有多智能好吧,我明明感觉他晚上12点和早上8点的时候说话声音差不了很多好吗?联想到Alex之前推出的轻声模式,就是为了安静的环境或者不方便有较大声音时,我不禁感叹:Apple你没有心!!!
第二个就是,如果你使用隔空投送播放视频或音频,声音延迟(音画不同步,声音慢)大概2s,虽然可以搜到解决办法,但是还是不够啊笨蛋!明明就是自己不放开相应的功能吧!所以想买来作为看电影的影响的小伙伴也可以省一省了。
第三点就是音质,由于跑了附近的几家华为体验店,都没有把huawei sound摆出来,所以也没有办法真人测试,但是b站的up主有几位做了测评,个人感觉huawei sound声音质感明显更好,链接放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所以如果不是为了Apple的生态的话,两款相对比我更倾向于sound(毕竟也更便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z72Y?zw(b站上有up主进行了测评,至少我的木耳听起来是华为更胜一筹)
而且在Apple的体验店,我又亲身感受了一下mini的音质,反而给了我一种惊艳的感觉,真的是大不过我感觉这是因为我的房间太小了,加上音量大概只有30%左右,没能充分发挥出HomePod的潜力。所以我的建议是:房间比较大直接上HomePod,房间比较小搞两个mini,哪怕不放在一个屋子里,也能用上广播智能联动一下。
总体来说不是很推荐这款产品,如果你实在没啥可以买的Apple的产品又想搭建一个比较好的生态,HomePod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价格:二手购买,¥1650。
emm这篇写了我一个多周的文章就此结束啦,由于本人的拍照技术极差,有些东西放在学校也没带回来,所以本文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并做了相应的注解,希望大佬们不要弄死我,如果有版权问题请即使通知我好嘛,真的赔不起那么多钱。
由于是第一篇文章,所以写的也比较杂乱,如果大家对产品有自己的看法的话也可以在留言区里讨论。还有一些产品自己用的感觉不错,但不在文章的讨论时间范围里,之后有空的话也会做进一步的分享。
题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