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

其实在购买卡包之前,我的各种卡片,包括银行卡、身份证以及一些商户的会员卡,都是统一放在钱包里面。单各家银行的储蓄卡、信用卡,就已经有五张随身携带,虽说并不是经常会用到,有时候绑定一下或者办完就一直放在钱包里,也没有再去整理过,就一直躺在钱包里面了。久而久之钱包就越来越重,出门的时候如果不背包,我就基本不带钱包出门了。

躺在钱包里的银行卡们

有时候就会单独地揣一张身份证在口袋里出门,而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

年前在微信抽到了一张澳门酒店的五折优惠券,想着过年时间没事的话去澳门玩玩,但是广州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没有开放自助机续签注,只能预约到办证大厅办理。

于是那天我就单独带着身份证和手机出门了,可能是手机在口袋里进进出出的,到了办证大厅的时候,我一摸口袋,里面只剩下港澳通行证和手机,身份证不见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真的需要一个卡包了,当然那天的签注也没有办成。

痛定思痛之后,我在购物网站上面看了很多款卡包,但无一例外,它们其实都像钱包一样,你需要单独再带多一样东西出门,而且卡片放多了就会变得很臃肿,一样会增加喜欢轻便出门的我的负担。

为了减少携带卡包的负担,我开始整理和筛选自己需要常带在身上的卡,我开始发现,常用银行卡和信用卡,都已经绑定在了支付软件里面;而外币卡我日常用到的场景更是少之又少;各种商户会员卡,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程序之类的线上会员,也不需要用到实体卡。最后发现,唯一我需要经常带在身上的,只有身份证而已。

最后我想到了苹果新发售的Magsafe卡包。

选购过程

在刚开始决定买Magsafe卡包时,我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卡包里的磁铁会不会对我的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产生消磁影响。在咨询了苹果店员后得到了不会对卡片产生消磁影响、以及在微博上看到苹果营销副总裁介绍卡包内部做了屏蔽处理的视频后,我对这个卡包的初步担忧算是打消了。

之后我便直接到直营店里,去测试它的实际容量和吸附情况。店里的卡包可能因为每天去试用的顾客太多,已经有一些变形的痕迹。但我在尝试放进一张临时身份证后,将其装在手机背面,用力摇晃(像摇可乐那样)并没有出现掉落或者松动的情况。

购买之前有看到一些视频里讲到,放进口袋里的时候会很容易脱落,但我实测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而且放在口袋里后,不管是走路,中途不时的掏手机出来都没有松动脱落的现象。

当时试用的时候用的是薄卡片式的临时身份证,所以我对这个卡包的稳定性就不再担心。在店里也尝试放多张卡片,一张不会有掉落,两张是刚刚好,三张的话会比较紧,也刚好符合我需要常带的卡片的数量需求了。

使用体验

原先的搭配了一个官方的硅胶壳使用,卡包和硅胶壳使用吸附的稳定性会比裸机使用更加牢固,但因为我忍受不了加上硅胶壳后的厚度和重量,在使用两天后便退了硅胶壳,之后一直保持裸机+卡包搭配使用,并且体验意外的好。

手感变化

iPhone12的直角边框原本裸机握持上会有明显的硌手,但在装上卡包后,卡包在手机背部的凸起跟手掌居然能很好的贴合,使整台手机在握持手感上面更加圆润,边框到卡包的过渡也没有那么硌手了。

方便的地方

  1. 出门再也不用带着囤积一堆卡片的钱包,也不会担心单独把身份证放口袋里会不经意丢失。对于喜欢轻装出门的我也是一种解脱。
  2. 乘坐高铁时,可以把打印出来的报销凭证(纸质车票)顺便放在卡包里面,在报销时可以方便的拿出来。
  3. 乘坐飞机时,可以利用卡包和手机的吸附,将登机牌夹在手机背面。这是我觉得特别有用和有意思的地方,对我这种可能丢三落四的人简直是福音。

不足之处

  1. 工作上需要出差的频率比较高,交通上也经常需要乘坐高铁或者飞机,所以卡包的第一选择我就是用来存放身份证,但是因为这个卡包做了屏蔽处理,导致卡片在卡包里面没有办法直接在机器上面读卡,每次使用都需要把卡包拿下来,再把身份证推出来刷卡。如果里面放了1张以上的卡片,每次推出卡片都会把所有卡片一起推出来。
  2. 因为皮革的原因,卡包还是比较容易有磨损的,特别是我习惯把手机直接放在桌子上,虽然这样不用担心手机裸奔可能给手机背面带来磨损,但是就容易让卡包产生划痕和磨损了。不过这也不能算是卡包的不足,跟个人的使用情况也有关系吧。

最后的话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第一次写这种文章,不能算是测评或者使用体验吧,就是单纯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碎碎念地分享给大家,写得也不怎么样,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这个卡包瞄准的目标群体还是挺明确的:出门不需要带太多的卡片、有一两张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卡片,以及像我这种不喜欢带包的懒人。

总之,如果大家对这个卡包也有购买意向,建议还是要到店里实际体验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以及认真评估一下只能放2-3张卡的卡包,是不是真的适合你的日常使用。毕竟400多块钱的价格也是不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