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特斯拉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一个简单的产品交易,甚至上升到了法律和国家层面,而这个事件中,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谜团,实际上都是围绕流量、资本做的灰色把戏,而真正值得讨论的是特斯拉坚持的直营模式,甚至跟每一个消费者都息息相关,根据我自己的理解,随便聊几句。

拼多多团购事件复盘

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宜买车,看官方介绍是一个买车中介平台,在三四线城市,通过熟人介绍模式完成购车交易,拿了不少知名机构的投资。然后他们跑到拼多多上开了一个网店,以低于官方 2 万元的价格,发起特斯拉 Model 3 的万人团购活动。特斯拉本来自带热点,拼多多这种宣传方式,带来了社交媒体的疯狂转发,因为吃瓜群众会以为特斯拉官方降价促销了。

随后特斯拉官方发表声明,没有授权宜买车任何代理经销和降价行为。圈里人就明白了,这是宜买车自己花钱补贴,做的一个传播秀。如果真有一万人参与,那它要补贴 2 亿,显然不可能,果然,最后只确认了 5 个订单,总补贴费用 10 万块。而实际的订单操作,也是让参与团购的车主,先把 25 万转给宜买车,宜买车加上自己补贴的 2 万,用自己员工身份,代替车主到特斯拉官网下单。

当官方交付人员知道这个情况后,依据购车协议的禁止转卖条款,拒绝交付此订单,车主本人出来理论,特斯拉建议车主从宜买车退款,重新在官方网站下单,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但随后,事件就被歪曲为消费者倒霉,特斯拉店大欺客,又来一波流量收割。就在昨天,又冒出了车主已经通过家人提车的新闻,甚至有图有真相,造成特斯拉妥协的假象。但一大早官方回应,根本没有这回事,新闻的配图都是编造的,这事到现在还没有扯完。

前因后果就是这样,从宜买车,到湖北车主,到拼多多平台,各方纠葛错综复杂,我们不清楚内情,也不妄加揣测幕后动机。从用户体验角度,聊聊直营模式这件事吧。

直营模式好在哪

直营模式很简单,就是不做分销和代理,完全由厂商直接建立和管理自己的销售渠道,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小到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年轻人的喜茶,大到有宜家家居、苹果的 Apple Store ,都在坚持直营模式。

出差去哪里的星巴克都安心

直营的好处也很简单,厂商可以更好的控制产品价格和终端的服务品质,为各地的用户提供统一的消费体验,但对厂商来说,需要承担场地、管理、人员等诸多风险,而相对于加盟模式,直营的扩张速度也更慢。

我们都应该有去【苹果授权服务商】和 【Apple Store 官方店】的不同服务经历,因为服务商会根据收益情况来决定自己对用户的态度,顾客可能会被差别对待。而官方店则更在乎品牌和口碑,服务更灵活、更用心。因为服务商与苹果是授权合作关系,利益绑定,却不是直接管理,就算产生不良服务问题,苹果也很难深度介入处理。我曾经亲自试过,现场接通投诉电话都没啥用,官方人员也只能是代为沟通而已。而这些体验差异,都会对苹果品牌会产生综合的负面影响。

品牌是长期价值

如果回到餐饮行业,问题就更大了,餐饮加盟商会为了增加收益,做更多消费者不易察觉的动作,比如替换原料,延长使用期,而这些行为,一旦被曝光,就会对整体品牌造成巨大影响,但在加盟管控上,因为是独立核算的个体,也没法完全控制,参考 315 汉堡王加盟商事件。

特斯拉为什么坚持直营

相对来说,汽车的产业链更复杂,投入也更大。要建立一个 4S 销售服务店,需要很大的土地进行建造,还要提供专业的维修售后服务,这不仅是成本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还涉及复杂的政策要求。因此,汽车厂商大多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采取授权经营模式。

汽车代理商主导消费体验

时间长了,代理商之间竞争激烈,就形成了畸形的传统汽车销售业态,比如同一款车,每家店都可以讲价,看起来实惠,却私下捆绑高价配件,收取各种奇怪的服务费;如果这款车热门,还会被不断加价。消费者被一套接一套,但买车毕竟是低频需求,买了也就算了,这种畸形也慢慢形成了一种默认的规则。

消费者的目的就是买车,为什么要讲价,要绕来绕去,是因为厂商希望代理商分担整体成本,代理商为了更大利润,反而把不好的体验转嫁给了消费者。甚至当代理商足够大的时候,可以反向胁迫厂商的定价策略,比如之前的奔驰 4S 店事件。

网上下单,送货上门的特斯拉

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打破了这个行业规则,用统一的售价、统一的购买入口、杜绝了中间商的操作空间,减少中间复杂环节,又将一部分利润让给消费者,保证同一时间段里,都有无差异的购车体验。而电动车结构简单,维护项目少,也不需要特别庞大的售后维修体系。

这也是马斯克第一性原理的另一个例证;消费者的目的是买车,就应该用最简单的方式交给他们,网上付钱,送车上门,既高效,又舒服。为了达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效果并不容易,特斯拉要跟代理商协会进行斗争,因为《特许经营法》的存在,在美国各州还要经常打官司。

而宜买车和拼多多这个操作,单方面的打破了这个直营模式,也违反了特斯拉购车协议,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但特斯拉并没有针对车主拒付,而是针对中间商拒付,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太多噪音。如果纵容这种行为,可能有更多蹭热度的中间商出现,最终影响特斯拉的整体品牌。

直营应该是品牌的最终选择

想想我们今天在网上购物,也会下意识的选择京东直营店、官方天猫店,心里默认会觉得官方店产品更可信,服务有保障,加盟连锁似乎是野蛮生长阶段的一个过渡选择,甚至有人·不在乎产品本身,就用这个模式做起了收割代理商的生意,最后坑的还是消费者。

但接下来是品质消费的周期,用户更理性,要求也更高,一个希望长期经营的品牌,做好直营才是王道。而消费者也应该优先选择直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