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先,对于是否在少数派投这篇文我比较犹豫,因为文章的主题似乎和科技关系不大,但是我突然想到这篇文章是完全由移动端(iPhone+iPad)创作的,所以我还是想试试,我希望大家无需过于关注这篇文所叙述的内容,而是更多地关注:移动端的生产力或者应该说创造力在一个没有学过设计的野生手机摄影爱好者手里能实现到哪一步?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年刚好是《异形》40周年。

异形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一部解闷的恐怖片,但是之所以被流行文化以周年所纪念、后续更是拍摄了多部续集和衍生电影,是因为故事内核自成一体,以及它背后所映射的现实。而续集中除了卡神拍摄的第二部,其余几乎都遭遇了口碑滑铁卢,包括所谓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甚至于开创者雷德利·斯科特指导的《异形:契约》也无法超越其第一部,无疑,《异形1》才是异形中最经典的作品。最近在B站上一次偶然看到《异形1》40周年手办,竟然只要100多,再次“草都不中了,立马去淘宝下单”!

温馨提示:

  • 本文完全使用 iOS 设备完成,所有图片包括产品实拍图使用手机(iPhone XS Max)拍摄,iPad后期制作。另外,手机客户端阅读本文更美观哦。
  • 注意,这不是恰饭评测,本文产品自费购买,由于没有测评手办的经验,就不班门弄斧了,不做对比,所以非严格意义上的测评,将会以个人体验为主。我不是摄影师,更不是设计师,也不是什么测评机构或者工作室,我只有一个人、一双手、一点钱,水平极其有限,难免不完美,如果让你不满意了,还请多多包涵。欢迎你点赞评论,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欢迎合作。

▎先说价格

我买的是:

这是第二次买手办,依然没什么经验,实在是怕仿造或者厂货,找了家传说中靠谱又很贵的店。2

▎开箱

外包装正面直接沿用了异形1的经典海报,当年为了增加恐怖效果,专门设计了这个没有异形露脸的海报。盒子底部有世界知名品牌玩具代理商Toyntoys防伪标识和NECA的Logo,说真的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正品。

盒子翻开左侧有一张模型的产品照,右侧透明塑料橱窗设计,展示的就是模型本体,个人感觉印刷质量蛮粗糙,颜色偏色严重。

除了异形的四个形态外,没有额外的配件,但是一次就获得四个等比例的异形形态已经相当幸福了,只不过似乎包装内连说明手册都没有。

▎本体

上图里的就是传说中的异形本尊啦!造型取材自《异形1》的异形“工蜂”,当年许多孩子们的童年阴影,我的哥特审美启蒙,修长的类人造型,一身低脂紧致的腱子肉,是当年异形给我的第一印象。

作为40周年纪念款,首先价格还是比较给力的,另外是附加件比较多,但配件这么多,198元能做到怎样的质感?下面就随我来解开异形神秘的面纱。

异形站直身高约7寸(24cm),1:10的比例,PVC材质,我也没有其他手办,就拿出上次的中动钢铁侠MK3来拍了哈哈。可以看到,表面的纹理细节确实非常多,并且没有线条出界,这个做工估计国内仿造应该比较难。

可以看出,与一般生物不同,异形的骨骼长在外部。表面上漆黄色干扫+光油,叠加出异形光滑而湿润的质感,形体我觉得不像钢铁侠那么好辨别,可能是因为异形形体本身就比较扭曲,超脱了一般的人类身材,就算做的不还原人大脑很难识别到。

可动性方面,头部仰俯角几乎只有10度左右,左右可以达到约30度,腰部可以弯曲,腿部关节可以弯折最高30度左右,最多弯折到上图这种,所以很多姿势是摆不了的。而头部活动性出奇的差,几乎不可动。

整个玩具最有质感的的当属头部的半透明结构,基本营造出了电影里那种恐怖结构感,这种透明头部是作为异形最常见的种类中“工蜂”的识别特征之一,另外“工蜂”有6根手指。

尾巴内部是钢丝,可以固定任意形状。手臂可以旋转角度,但是手腕无法转动,手指当然也不可能动。脚部倒是不错,脚部的前指可以弯折角度。

可见,异形运用了大量条纹元素和管状结构,这是在模仿自然界的蠕虫外形,另外,作为散热作用的呼吸管刻画也比较还原。

内巢牙作为异形的主要攻击器官,可以直接捅穿猎物。不过我的这款内巢牙松松垮垮的,不知道是不是中奖了。

牙齿看上去真的有种银质的感觉,下颚可开可闭,当然,按照电影里的设定,最多张开到这个程度。

这里有一点需要知悉,就是实际观感没有图片上这么好,建议多看看淘宝评价中的图片。

 

▎四件套

这款产品包括异形本体一共四件模型,五个配件,其中异形蛋需要将下半部分的触须和蛋的部分拼合,抱脸虫和小异形则都是一个整体。

再来几张异形本体的图。

这个异形蛋下面的触须底座用的是硬质塑料,电影中这些触须甚至可以植根于金属表面,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上面的蛋则是橡胶,蛋插在下面的插槽内,捏住蛋提起的时候很松还蛮容易掉的,触须很脆感觉很容易摔断,我就摔了好几次,不过还好没摔断,蛋的外观纹理还是刻画得挺好(看上图光线打在右侧的效果),上色中规中矩,最好还是暗光拍摄。

抱脸虫细节做得也不错,这东西要是放在别人的杯子上估计会被吓死。但是这个版本那张不可言说的口器竟然没做,直接上了解刨版本,是不是怕小孩看到?但是这难道不是乘人玩具?抱脸虫的腹部做的比较恶心这里就不放图了。这个尾巴同样是内含钢丝,可以固定任意形状。

破胸者比较惊喜,虽然大约只有两个厘米高,但是细节一点也不少,尾巴同样可以固定任意形状。可能由于它太小,你几乎看不清所有细节,这张用了手机微距镜头拍摄。

 

▎解构

许多经典的软科幻电影都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异形1》诞生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危机和美国载人航天的蓬勃发展,而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社会以及曼森杀人案为代表的连环杀人惨案则成为电影所映射的焦虑,类家庭结构的反思也成为电影经久不衰的因素之一,不过这部电影虽然黑暗恐怖,但在结尾处却给出了女性救世主的一丝曙光。

当人们无法从积极普世价值的漫威式特效大片中得到有效安慰剂时,会试图从恐怖电影中探索焦虑。往往一个社会在衰落中,如果还有电影业的话,恐怖片会大卖。

“伟大始于渺小。"这句话恰好诠释了异形的蜕变过程,异形初期就像一条蛇一般,长成成熟的异形只需要几天甚至几小时。在雷导的《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公映前,我对异形乃至整个外星人电影一直有个地方觉得不合逻辑,那就是为什么地球上的物种形态各异,但许多外星人却和人类一样拥有四肢和手指,不过这个坑显然也被雷导完美填完,因为工程师的生化武器可以和宿主的DNA融合,而第一只异形诞生于一位人类女性的体内,这就完美的解释了异形的类人造型。

作为异形的最初设计者,汉斯·鲁道夫·吉格尔,他的童年经常与恐惧相伴,直面恐惧也逐渐成为吉格尔性格的一部分,直到他发现将恐惧转化为绘画的方式,恐惧才显现出它充满力量的一面。不过在70年代末,艺术现场和流行文化相分离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追随者并不多,异形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并非为吉格尔的画作而生,而是雷导在为新影片寻找怪物造型时相中了他,从形似蜘蛛加女性不可言说部位的抱脸虫,到如蛇形一般的破胸者,再到最终的异形,将类人体、虫类和机械结构融合,极富冲击力和真实感,异形在两位大师的碰撞中擦出了最耀眼的火花。

吉格尔的设计还融入了许多内涵元素,看上图你想到了什么?异形用很内涵的头型和口器表达了插入恐惧的具象化,这种充满暗示的设计让异形的形象很容易调动每个人的潜意识,当观众联想到极致的快感之后,却迅速被肉体摧残的画面所厌恶,而与这种隐喻类似的事情并非是一种科幻,实际上每天都在现实社会中不断上演。

大量蠕虫般环装结构和肌肉编织的效果让人产生对肉体的恐惧感,密集的线条、粘液与阴影,让人在写实的画风中感受到生命巨大的张力,即便这种生命是残酷无情的。实用的工具往往不太美观,异形,一个功能化生命体的极致象征,所有的构造都只为繁殖生存和走上食物链顶端,它最完美,所以也最丑陋。

这张图的时候我就在想,当宇宙万物都被异形浸染,他们的集体意识是否会失去束缚、相互攻击呢?本能最终是否会吞噬自我?

感谢雷德利·斯科特和汉斯·鲁道夫·吉格尔,异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死神一般永恒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

▎每个人都是异形

100多块的异形手办,却带给我一次逼真震撼的体验,从我个人来说,还是挺值得的;另外做工建议你多看一下淘宝的评论,对于一般手办爱好者我认为这款的性价比同样很高。去年40周年入手价格差不多就是我这次购买的价格,由于国内没有官方实体店,有很多厂货和山寨和重新包装的二手充新,这里还是要提醒小心淘宝水深。

《异形》是一部科幻片,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之作,被商业机器包装,成为送到我手中的玩具,但它的本体早已植根于我的潜意识深处,恐惧是真实的,安全感是脆弱的,就像安全感本身可能是一种错觉一样,我们只能创造另一种凌驾于恐惧之上的感觉:当我们的祖先栖身于黑暗大陆上漫长寒夜,只有举着火把在岩壁上作画,才能与恐惧共舞;作为现代人,我的方式是将它拍下来。

每个人都是异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异形。

————雷德利·斯科特

全文全程使用iPhone XS Max拍摄、iPad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