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介绍你自己。

大家好,我是一名工科学校本科在读的学生,虽然理工科的学习和浪漫鲜有挂钩,但是我也在大学不断尝试着保持爱好,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功课的平衡,因为这个原因我选择带着iPad和相机陪我走过大半个中国。

Q2:对于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来说,哪些应用满足了你的需求?

购买这一款iPad纯属是无心之举,当时单纯的想要一台能够大点的屏幕来看书以及文档。但是折腾才是生活的常态嘛,在简单的满足了阅读的需求之后开始思考在mac和iPhone间是否有所谓的第三屏,或者说将不同的需求交给最合适的设备完成,以确保每个设备都物尽其用,这个需求在这个设备上处理最为合适,这是我选择应用的初衷。图1图2基本囊括了我现在常用的一些应用。

图1
图2

先就日常学习需求而言,无非就是阅读,接触新知识,复习所学,所以作为阅读的接口,我使用margin note(图3)作为主力的阅读器使用,这个略显冷门的阅读器应用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学习流程,在文档上作标记都可以分类管理,(图4)这对于复习尤为有用,除此之外可以下载杂志,或者诸如Adobe官方文档的PDF文件,当作说明书随时查看尤为方便。

图3
图4

有些临时拍下的照片,我使用Workflow将多张照片合并为一个PDF文档,便于管理和分享,标记,借助于预先设计好的流程,很容易做出一些原生应用无法达成的效果。

学习之余便是课外的阅读,iPad较大的屏幕尺寸很容易营造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感,所以我选择在手机上看一些短文章,而将长文章发送到iPad上去看,苹果设备间良好的同步性帮了大忙,我选择kindle和微信读书作为书籍阅读应用,instapaper(图5)和收趣阅读文章,iPad的阅读感接近于纸而不是书,这里推荐一下instapaper,优秀的自动排版功能可以大大提高阅读体验,有一个缺点是每篇文章的排版都太相似,对于要记忆内容或者某个特征段落不是很方便。当阅读一些英文文章时用分屏或spotlight下的极光辞典快速的复制查询,可以保持沉浸阅读的感受。

图5

这里额外说一下iPad的杂志阅读体验,9.7的尺寸其实阅读杂志刚刚好,这里要额外点名表扬一下华夏地理官方应用,不同于其他杂志的单纯把纸质版照搬,华夏地理真的做到了立体表现杂志内容,一期内不仅包括了重新为iPad排版的文字内容,更包含对于内容的视频讲解,动态照片和互动内容,优质的内容和精心的排版,我觉得这是纸质杂志在电子浪潮中的的最好归宿。

图6

Q3:有没有哪个iPad应用让你觉得使用起来比桌面端更顺手?

这里点名things3和timepage,两个日程管理应用。

两者都有着良好的设计,timepage这个日历包含了待办事项和和天气,有趣的直观触摸设计不去点一下是无法在桌面端感受到的,Things3更适合每天早上起来规划计划,提醒自己规律生活,用来养成习惯和督促计划,再提一句:timepage的动画和触摸真的是无法通过鼠标键盘能感受到的。

timepage

Things3

Q4:有没有哪个iPad应用让你觉得达到了专业级应用的级别?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旅途上的拍的照片用iPad加上lightning to sd读卡器,结合ipad上强大的修图软件,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我常用的有泼辣修图与MaxCurve,以及刚刚发布的Affinity Photo。

我一般会拍摄Raw+jpg格式,分别将照片写入相机的两个卡槽里,虽然ipad拥有解raw能力,但是这些软件打开有时还是会出错,所以只修jpg,上图两张照片的后期都是直接用将照片导入ipad进行,泼辣修图的强大曲线调色功能,丰富而且预览方便的滤镜库,对于触摸友好的界面设计,都成为了ipad修图的不二之选,复制调整功能更可以批量修图,大大提高效率,渐变滤镜的加入进一步满足需求,数值加减都是直观的拖动,说这是轻量级的重型武器一点都不为过。

而affinity photo则是不折不扣的重武器了,接近2GB的应用体积包含了许多完整版的桌面级功能,甚至能输出psd。”开发“功能就是ipad上的camera raw,熟悉了ps的同学一定能很容易上手,但是这样的界面对于触摸操作来说还是一场灾难,手指不停的在屏幕左侧跳到屏幕右侧,感觉还是桌面界面的照搬,能值得为ipad触摸操作打磨的地方还太多了,但是非常期待后续的更新优化(要不然这么多钱就白花了啊啊啊啊)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margin note也算得是专业级的,这种功能整合型的应用感觉都能独挡一面。

泼辣修图

Affinity photo

Q5:iPad还无法满足你的哪些需求?

我觉得还是专业领域和性能需求方面无法满足,有时候用imovie剪一点东西但也只是玩玩发朋友圈而已,真正需要3d建模,多个轨道的视频这些等等,还是会乖乖的带有上CAD和pr的电脑,不能说ipad的性能距离这些软件差距很远,更多时候感觉鼠标(触控板)加上键盘的操作还是触摸无法取代的,iPad再怎么pro感觉也抢不了那些专业软件的饭碗。

Q6:iPad会取代你的Macbook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连上蓝牙键盘的iPad还是忍不住的向下找触摸板,虽然有快捷键加持,但是一会儿在键盘上一会儿又去触摸屏幕的操作太有割裂感,倘若加了一块触摸板又让触摸屏和12寸MacBook显得尴尬。但是我有时用数据线连接ipad加上duet当作mac的拓展屏幕使用。ipad强大的性能需要强大的应用来释放,affinity photo开了一个好头,把完整的桌面应用带到了这块轻薄的玻璃上,让人们知道:ipad原来不是只能运行轻量app的娱乐工具,这会吸引更多开发者将新功能带到ipad上,而ios11正是这一进程的最大推手,我一直把ipad作为我除电脑手机之外的第三屏来使用,将最适合它的的场景交给它使用,这一年多来从未让我失望过,新系统正是进一步和手机划清界限,当我们谈论ipad的时候,我们很少谈论设备本身,更多时候是讨论那些让这第三块屏幕大放异彩的应用,这也是ipad最成功的的地方,它的强大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对于ipad的未来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