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游戏和特殊职业需求( PS 、 AutoCAD 等等),如果我们对笔记本电脑的要求仅仅只有浏览网页、收发邮件、文档处理或者偶尔看看视频,放在几年前一台上网本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现如今很多人也许会考虑入手一台平板电脑。

然而在身为谷粉的笔者的眼里,能满足上述需求的设备列表中永远都不会缺少 Chromebook 的位置。好在心驰神往已久之后终于有机会拿到了一台 Chromebook 11E ,鉴于国内对它的体验测评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索性简单写一点使用感受供大家参考。

让我们先从 Chromebook 谈起吧。

从 2009 年 7 月 Chrome OS 的开发计划提上 Google 的日程,到 2013 年第一台 Chromebook 宣布即将开卖,上网本的时代在两年时间内就被平板计算机的浪潮终结,而 Google 却从未放弃过 Chromebook ——每年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它的影子。

这台 Chromebook 11E 则是今年四月份 Google 联合瑞芯微发布的六款内置 RK3288-C 处理芯片的新一代 Chromebook 之一,尽管价格极其低廉(仅 149 美元),硬件配置上却还算合格,详细的硬件参数如下:

- 尺寸及重量: 11.7'' x 8.8'' x 0.6'' ( 297.7mm x 224.55mm x 15.3mm ),重 1.2kg 。

- 屏幕:11.6''显示器, 200 尼特亮度显示。

- 处理器、运存及内存: Rockship 3288 , ARM Mali 760 四核图形处理器, 2GB RAM , 16GB eMMC

- 电池:最高 8.5 小时续航时间

- 输入: Chromebook 键盘、 trackpad 触摸板

- 接口: USB 2.0 Standard A 接口*2 , uSD 接口,耳麦插孔, HDMI 高清输出接口

- 相机:前置 720P 高清

Haier11Eb.png

主频 1.8GHz 采用四核 ARM Cortex-A17 架构的 Rockship 3288 “中国芯”搭配上四核 Mali-T760 的 GPU , Chromebook 11E 成功的把瑞芯微在多媒体领域的成果和低功耗优势结合了起来。不仅图形处理速度更快,视频效果也更好,支持 VP8 H.264 硬件编码与解码,日常使用中看看电影修修图丝毫不在话下。

而 Chromebook 11E 值得我细说的远非这些数据,所以数据环节就到此为止——下面来谈谈它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带给我的一些体验。

首先是轻便。对于这样一款主打办公和简单满足日常影音娱乐要求的笔记本电脑来说,轻便应该是它的灵魂。 11.6'' 的大小和仅仅 1.2kg 的重量让我能轻松地把它带到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笔记本合上之后从后面可以拉出的橡胶手提带设计不仅新颖也相当实用。小巧轻便,可以说是女性用户的福音,对我这样的男孩纸来说,提着它走在校园里感觉也是蛮萌萌哒的……

Haier11Eg.png

其次是安全。 Chromebook 11E 其实是面向教育机构推出的,更为直接的说, Google 推出的这款 Chromebook 是为学校里那群“熊孩子”准备的--它具备比一般笔记本更出色的抗震、防摔甚至是防水性能。你没有听错,对我这样的使用者来说,点一杯咖啡放在一旁提升逼格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就算你不小心把咖啡撒在了在键盘上,折腾一番之后所有的液体也都会从笔记本底部的一个小孔慢慢排尽(当然我没有刻意尝试过,心疼)。

最后要说的则会涉及到谷粉的必备技能——科学上网了。

在我看来, Google 服务在中国长期 not available 的状态正是它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最大原因。要知道,一台廉价、能满足办公和影音需求的笔记本在中国的市场理应不小,难点在于,如何在当前说服用户去购买一台依托于一个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操作系统平台的笔记本,入手之后又该如何去选择和使用 VPN 以最大化发掘 Chromebook 的潜力,这背后的操作成本积累起来有些太高了。

简而言之,对我来说,因为有一个物美价廉的 VPN 、一个 Google 帐号、再加上一台时刻追随版本号的 Android 手机, Chromebook 可谓是我的不二之选:便于携带、极速开机(官方一开始宣称 Chrome OS 的开机时间是 8s ,在我的实际使用中其实最多也只用了 5s 不到);多用户、多平台工作无缝衔接(基于 Google 的服务,无论是浏览数据还是 Google Apps 的使用数据都能即时在手机和笔记本之间同步,而其他第三方应用比如 Wunderlist 、 Pushbullet 更是能把这种手机、笔记本的联动发挥到极致);日常撰稿的体验更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了 Chromebook ,我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可以更加自由,彻底告别了一般的笔记本太重、发热大、续航时间短、思前想后有了 idea 却发现笔记本电量将要见底等等困扰。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 app 的选择上我们可能需要准备两套--在线应用和离线应用。离线应用我选择的是 Mado ,这款文字处理应用支持 Markdown 、 HTML 等常见编辑模式,并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在线后台撰稿的所有需求,功能比较纯粹。在线应用我选择的是马克飞象,这款文字编辑应用不仅具备了 Mado 的所有功能,在连接到互联网时还能与印象笔记进行关联同步,方便多平台协作。

据说 MacBook 代表着生产力,其实体验一番之后我觉得 Chromebook 也不赖,今年说了那么久的 Google 返华也没见什么实质性进展,姑且先把 Chromebook 叫做来自未来的生产力吧。

Haier11Ec.png

Haier11E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