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iOS 26 公布,音乐、播客、地图、钱包等服务也迎来了一波功能更新。其中最快上线更新的当属 Apple Music,动态封面在开发者预览版里已经能上锁屏了,呼声很高的歌词翻译、歌词发音功能也在部分语言上线。还有一个「没人问过」但让我惊喜的功能,AutoMix,中文名称叫「自动过渡」。
这篇文章,我们简单聊聊这个功能。
如何无缝播放?
在 2022 年,我在碧昂斯发布《RENAISSANCE》这张专辑时,写过一篇《无缝播放:被数字音乐「弄丢」的专辑之美》。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音乐时代因为技术限制而消失的无缝播放(gapless playback)特性。随着各大流媒体平台的重视,尽管功能本身对机型限制、网络状况甚至音乐格式等颇有要求,无缝播放也还是逐渐回到音乐中,音乐人在无缝专辑(seamless album)中设计的巧思也能重新完整呈现在听众的耳朵——古典乐迷也终于能正常听完包含多个乐章的古典乐了。
显然,在专辑中采用无缝播放只是让音乐呈现出原本的样子,是在修补数字音乐时代的错漏。而在以流媒体为主力消费市场的当下,单曲逐渐替代专辑,几乎成为最常见的音乐包装形式。听众的音乐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在各个平台以怎样的名头出现,是日推三十首或是每周一换歌,由零散单曲组成的「歌单」都出现在这些流媒体服务最显眼的位置上。

相较专辑,歌单模式在播放时也有其缺陷。比较好解决的是音量差距。由于一张歌单来自制作不同的若干专辑,歌曲切换时声音难免忽大忽小。播放软件需要额外加一道音量平衡的工序,保证连续播放时不会出一惊一乍的低级岔子。
另外就是歌单体会不到「无缝播放」的好。倒不是不能用,只是比起在专辑中的连贯,歌单中单纯的无缝「连播」意义不大,它并不能解决因为曲风、节奏、配器、主题等各方面差异带来的听感断层的问题,切歌时和直接停顿一下没什么差距。
那怎么样能让歌单听起来也像专辑一样,从头到尾都能流畅一体呢?
说来也简单。既然没有现成的专辑内转场(segue),那找个方法造一个转场出来就行了。
通行的办法是 crossfade 交叉渐入渐出。两首歌曲各拿出几秒时间(Apple Music 中这一时间可自动调整,或固定在 1 至 12 秒间),前者音量逐渐降低,后者音量逐渐抬高,在保持总音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两首歌线性地混在一起。在播放比较舒缓的主题歌单时,crossfade 没什么大问题,但到了歌曲速度跨度极大的流行歌单,crossfade 的听感就不尽人意了。

和从模拟音乐介质中找回无缝播放一样,想让歌单听起来连贯,也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就是模仿 DJ。
DJ 在台上做什么?
本质上讲,DJ 就是放歌的,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从偌大的曲库中挑选符合今天主题的曲目,按一定顺序排好组成歌单,并在场地播放。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就不是最起源的那种电台 DJ 了——虽然这也确实是个思路,Spotify 和网易云就是这么干的,用 AI 电台 DJ 对歌曲的介绍穿插其中,填上两首歌中间的空档,配合 crossfade,大致上还是会有电台的连贯感,只是时不时才冒两句上来的 AI DJ 语音还是会僵硬、套路。


我们要说的 DJ 是主要在夜店、俱乐部、派对等等「打碟」的那个。曾经为舞厅伴奏的是能一连工作几个小时的现场乐队,但已经制成的歌曲通常只有几分钟,因此对 DJ 来说,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些由几分钟一首的歌拼起来的音乐不要中断,避免冷场。再细致一点,就是选择在正确的时机、从正确的位置、放正确的歌,带动场地情绪,同时让歌与歌之间听起来毫无断点,丝滑过渡。这就要求 DJ 对选出的音乐的每个细节了如指掌,同时有自己的审美、足够的临场应变能力与对现场气氛的感知,以便随时针对现场状况调整自己原先预设的接歌方法与顺序。

上面是一台 AlphaTheta 品牌最入门的一体化的煤气灶 DJ 控制器(controller / 打碟机),连接上适配的 DJ 软件即可工作。两边带有转盘的部分称作卡座(deck),也就是播放器(player),可以分别载入一首音乐;中间有那堆旋钮和推杆的部分称作混音器(mixer),用于精细地控制歌曲。这几个部分可以单独选购,也有附带更多功能混音器和更多卡座的高级控制器。
严格说来,DJ 种类繁多,职责和音乐风格也会有一些差别。比如最为人熟知的「打碟」,这个词现在的含义可能泛化了,但它原本指的是 DJ 经典的搓动唱片动作(搓碟,scratch),可以创造一些类似刮擦、快速倒带之类的特殊音效。有一类 DJ 就专门通过这种技术,从已有的歌曲中创造新的音效,让歌曲呈现的最终效果更像原创作品。这类 DJ 被称作 turntablist,姑且可以翻译为唱盘乐手,唱片机旋转的转盘(turntable)在他们手里相当于一种乐器。

并不是所有 DJ 都需要搓唱盘。更多时候,顺畅接歌靠的是中间的混音器来混音(mix),同时借助两侧的转盘和推杆对齐两首歌的节拍(beat matching)与节奏(tempo matching),用八个击打垫引入一些音效或外部采样(pad fx / sampler)、切片循环(loop)、快速调整播放位置(hot cue)等等。你能见到 DJ 演出时在台上隔一会就扭扭敲敲打打,大概率是看到他们在操作这一部分。
还是以上面的 DDJ-FLX2 为例。在中间的混音器上方,两侧有 EQ 字样,它的旁边有三个均衡器旋钮,分别对应两边歌曲的高、中、低频部分。再下面的 CFX 旋钮通常也用来过滤频段,也可以指派为音效控制。下面的两个推杆控制的就是两边歌曲分别的音量。再往下就是交叉推子 crossfader,它的本职工作类似上面提到的交叉渐入渐出,不过一般不这么用,它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功能可以设置。

我们想象一名水平很次的 DJ,他有良好的歌单品位,上场前也给歌单里的每一首歌打上了 hot cue 播放位置标记,但手比较笨,没办法做什么复杂的操作。适合他的最不容易出错的接歌方式基本可以简化成如下步骤:
- 在卡座 1 播第一首歌,音量推在最大,卡座 2 的音量推在 0;
- 戴上监听耳机,在耳机里选好接下来要播放的歌并加载到卡座 2,把卡座 2 的低频切到最低;
- 推动卡座 2 的节奏推杆,让两首歌的 BPM(每分钟节拍数)对等,按 Cue 键跳转至位置标记点准备;
- 在合适的时机播放卡座 2,并用转盘微调播放进度,让两边的节拍对齐;
- 缓慢推高卡座 2 音量推杆,逐渐增大音量,此时听众开始能在歌曲 1 中听到混合的没有低频的歌曲 2;
- 在合适的时机切低卡座 1 的低频,并调大卡座 2 的低频,此时听众听到混合歌曲中低频(比如底鼓和贝斯)发生变化;
- 低频完全切换后,缓慢拉低卡座 1 音量推杆,混合歌曲逐渐变成歌曲 2,可以在适当时机缓慢把节奏推杆拉回 0,让歌曲 2 正常播放。
当然,能拿得出手的 DJ 要做的不止这些,接歌的方法也远不止这一种,这就需要长期的练习和音乐上的创造力了,更成熟的 DJ 还会有自己的风格和标志。总之,DJ 能让人一晚上舞动不停,靠的就是这一手拆解、拼接、混合歌曲的手艺,让一首首独立的乐曲,变成一个长达几小时的、有自己的起承转合的混音辑或混音表演(DJ Mix / DJ Set)。
自动过渡做了什么?
刚刚的控制器上,我有两个小按键没介绍。一个是节奏推杆旁边的 Beat Sync,一个是交叉推杆上面的 Smart Fader。

这是两个非常利好新手的功能。前者可以一键把两首歌调整到同一速度,有的还能自动对好节拍,相当于省掉了选歌后播放前的大量动手动耳的工作,可以有效避免 DJ 因为调整节奏错过最佳接歌位置。后者就更过分一点。按下 Smart Fader 按钮后,如果把下面的交叉推杆缓慢从最左推到最右,控制器会自动逐渐调整两首歌的 BPM 与各频段的音量(主要是低频),直到从歌曲 1 顺滑过渡到歌曲 2。也就是说,这两个功能就替代了上面那个水平很次的 DJ 能做的所有工作。


Apple Music 的自动过渡,差不多就是先让下一首歌 Beat Sync,再按下 Smart Fader 并推推杆,AI 会自动寻找歌曲导入与推出的 cue 点,并帮你平滑地推交叉推杆,只不过它目前没有调整频段那么精细。按官方的说法,自动过渡会通过「延时和匹配节拍」让两首歌能平滑过渡。这样一来,虽然没有 DJ 那么细致,至少你的歌单里就没有断点了,每张歌单都可以像水平比较次的混音辑,从头到尾享受无休止的音乐。它甚至能自动调整过渡时长,相当于控制推杆速度,比起下手没轻没重的新手,它做出来的效果可能还更好一点。
注:上方视频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自动过渡接歌,作者 DeleterYoung,可以明显注意到第二首歌的人声切入非常快,而在上一首的末尾已经隐约有第二首的前奏。
(其实我见过效果最好的是这一支视频 - X 平台原推,但它用的歌曲比较……成人,来自说唱歌手 cupcakKe,有兴趣可以自己点开链接听听。)
但控制器上的这两个按钮本就不是万灵药。Beat Sync 的重拍识别可能出错,如果不经人工检查就使用,就可能出现非常尴尬的节拍错位。不过一味地对齐也可能错过一些做特殊效果的机会。至于 Smart Fader,并不是所有歌曲都能完美运作,如果 BPM 差距过大(比如从 50 BPM 直接接到 200 BPM 的歌),或者两首歌的调相差过多,过渡时就会产生过于尖锐或低沉的异常声响,和好听沾不上边。所以如果想只依靠这两个键做一整个 DJ Set,那就需要整张歌单 BPM 差距不多、曲风相近、节奏近似,即使做出来也很容易无趣。
同样,Apple Music 的自动过渡也有这样的问题。靠 AI 分析出的音频特征常常与欣赏音乐的要点无法匹配,它只能寻找理论上最匹配的位置,无法考虑歌词、经典的前奏尾奏、特别的混音效果等。而且机器生成的歌单并不如 DJ 安排得精巧,如果前后歌曲差别太大,很容易得到意义和听感都说不通的结果——虽然理论上仍然远好于之前固定调整几秒钟的 crossfade。
注:上方的视频就是典型的接歌失败的例子。作者:BI-CHENG
自动过渡接下来该做什么?
Apple Music 当然可以把自动过渡做得更好,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出品与 AI 相关的音乐功能。2022 年上线的 Apple Music 唱歌就是借助 AI 算法实时分离了人声,无需多余适配即可完成接近卡拉 OK 伴奏带的效果。其实,主流专业 DJ 软件 VirtualDJ、djay Pro、Serato、Rekordbox 都已分别发布了类似的功能,它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实时音频分离,而且做得比 Apple Music 更彻底,能把一首歌的不同配器部分分别做成 stem。
所谓的 stem 就是从曲中抽出的一道单独的元素。以 Serato 为例,它可以在载入歌曲时完成实时分析,抽取出歌曲的人声、鼓组、贝斯和主旋律并分别控制。虽然比不上直接拿到作曲人提供的分轨文件细致,但比起之前只能用高中低频滤波器去选取某一部分声音,已经极大地拓展了 DJ 混音的可能性。

Apple Music 能提取出人声,自然也有能力提取出更多的东西,问题是提取之后要怎么办。
结论说来也简单,继续模仿 DJ 就行了。DJ 可以利用歌曲中的碎片信息做出很多效果,比如将两首歌在小节数相同的段落(主歌、副歌、间奏等)接歌(称作 phrase mixing),将一首歌的能量延续到下一首,跳过能量下行的结尾;还可以同时使用 stem 与 loop 制造新的节奏,添加单独的音效,做些原曲中无法直接找到的声音来转场,这一技术还可以在出差错时用于临时救场。
注:上方视频,DJ 因为忘记载入下一首歌,让 loop 卡在 WAP 和 fetty 两个词上过久(来自 Ice Spice《Deli》),在接 Fetty Wap 的《Trap Queen》救场时紧急加了效果让听感合理。
只是从目前上线的自动过渡功能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它与之前 AI 音乐热潮所体现出的特征或多或少吻合——AI 虽然可以搞音乐,但它仍然听不懂音乐。算法可以总结并模仿着找到两首歌在频谱、节奏、音阶或音色上最适配的切入点,但无法理解在能被量化的这些数值之外,这些音色特质、音符走向对肉体凡胎的听者意味着什么,甚至感知不到音乐在「能量」上的差别,跳过本来很震撼的前奏尾奏,去衔接比较无趣的主歌,或者学不会留白,接出听感又杂又累的片段。一旦涉及到人感性的一面,这种伪装自然、但终究机械的模仿自然有更大概率闹出笑话。
以我目前的体会,自动过渡最先该解决可能不是功能本身的问题,而是歌单生成的问题。现在的歌单算法大概已经跟不上自动过渡所能提供的上限了。就以 Apple Music 为例,心情主场标签下的氛围型歌单,BPM 与整体曲风可能比较接近,自动过渡现在就有较好的表现,电子乐/舞曲这种节奏明显的类型音乐更是它的主场。而像音乐新发现、最爱精选这些围绕用户本身喜好的歌单,本身的跨度可能就不适合开启自动过渡,除非在歌单生成时,能够根据 BPM、配器、节奏型的变化,像 DJ 一样排出一个时长固定的套组,但这样就会与目前无限歌单的设计相悖——可说到底,真的有人会把同一张歌单无限永久地听下去吗?应该也未必。
当然,算法进步一般都比我们想象更快,自动过渡应该也会突然有天就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顺耳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如果你想感受一下把大量音乐融合再造出新场景的 DJ 魅力,或者想在家也舞动起来,可以在 Apple Music 找到「DJ 混音精选」分类,这里有大量成熟 DJ 的混音辑,还有 Apple Music 邀请 DJ 制作的各类主题 DJ Mix。我们此前采访过的歌手 / DJ / 制作人 Chace 也参与了这一项目。
祝你听歌愉快。如果发现了什么奇妙的自动过渡混音,欢迎在评论区把歌名分享给大家。
参考:
- Thozi - How to DJ For Beginners (IT'S EAZY) - YouTube
- Apple services deliver powerful features and intelligent updates to users this fall - Apple Newsroom
- DJPhilHarris - The Sync Button! - YouTube
- DDJ-FLX2 Manual - AlphaTheta
- Turntablism Music | Discogs
- What Are DJ Stems & How To Use Them In Your DJ Sets - ZIPDJ
- What is DJ Phrase Mixing? Discover DJ Phrasing! | DJ.Studio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